民調-初一、十五不一樣(張瑞雄)

張瑞雄 /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2018/09/25 18:50 點閱 4513 次
一通民調電話能問出多少東西?能代表多少事情?民眾又能表達出甚麼期待?所以最好還是多多認識候選人,再看政見內容決定吧!
一通民調電話能問出多少東西?能代表多少事情?民眾又能表達出甚麼期待?所以最好還是多多認識候選人,再看政見內容決定吧!

今年的縣市長選舉,從各黨初選到現在候選人肉搏戰,各種民調五花八門,讓選民眼花撩亂,也讓候選人提心吊膽。但民調就像是月亮的陰晴圓缺,初一、十五都不一樣,有人運氣好,民調的時候,剛好有好事曝光,民調就水漲船高,反之,有壞事出現,民調就低。

清冊母群「不全」

如果全民調準確,的確可以推出大多數選民比較能夠接受的候選人,但更關鍵的是在這手機、網路和臉書的時代,民調如何進行?結果如何判讀?

以往的民調都是以家用有線電話為抽樣的基礎,但在手機比人多的時代,很多家庭已經沒有有線電話;即使有,以現代人的忙碌,當家裡電話鈴響時,接起電話的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年人,民調的樣本就已不全,其結果還可以相信嗎?

手機抽樣的問題

改用手機的號碼為抽樣的基礎是一個選擇,但同樣會碰到很多問題,舉其大者如下:
一、縣市長大選區的選舉通常需要各區域都做民調,但手機的號碼不像有線電話具有區域性,無法由民調結果推論到各區的選民意向如何。
二、很多青少年都有手機,但他們不具有投票權。另外很多人有兩個以上的手機號碼,其被抽中的機率較高,但這些人通常代表的是忙碌和成功的族群,民調意見會偏頗。
三、手機有來電顯示,很多人不接不認識的電話。另外一群人則是根本不接電話,只用通訊軟體的講話功能或即時訊息功能,這些人也無法民調。另外行動電話也不適合做落落長的民調,只能簡單地問是支持誰而已,無法有更仔細的分析。

不管市內電話或手機的民調已不可靠,所以很多人就訴諸網路民調,一個方法是利用電子郵件發出問卷,但電話號碼有電信公司提供且比較齊全,電子郵件蒐集不易且一旦大量送出,絕對會被視為垃圾郵件而不見天日。另外是建立網站請民眾提供意見,但一來無法要求大家上網站填寫,二來如何避免同一人多次填寫也都是問題。

網路按讚有盲點

最後一招就是臉書上各候選人建立粉絲網頁,大家上去按「讚」來代替民調,因為每個使用者只能按「讚」一次,且臉書會自動記錄有幾人按「讚」,很方便。不過因為一個電子郵件可以申請一個臉書帳號,還是無法避免同一個人的多個帳戶的問題。另外這個只侷限在臉書族,比網路族的樣本又更不具代表性。

不管縣市長還是議員,最重要的還是人格特質和政見,如果選民不瞭解,一通民調電話能問出多少東西?能代表多少事情?民眾又能表達出甚麼期待?所以最好還是多多認識候選人,再看政見內容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