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公托商業化 多數家長不放心

劉東皋 2018/09/05 12:44 點閱 15361 次
劉毓秀(中)憂心政府只重形式主義,無法真正落實托育公共化政策。(photo by 劉東皋/台灣醒報)
劉毓秀(中)憂心政府只重形式主義,無法真正落實托育公共化政策。(photo by 劉東皋/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劉東皋特稿】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台以來,自認在推動準公共化托育政策是功德一件。但自宣布執行以來,卻引起家長與民團抨擊是「假」公共化,根據婦女新知一項抽樣民調結果顯示,多數家長仍無法安心托育。

便宜行事遭戳破

其中,最大的爭議在於,政府將公共政策的執行假「市場自由競爭」為名,委由民間辦理;但民營托育中心基於營利目的,假藉各種名目增加費用、壓低保育員薪資,政府對民間業者的管理又疏漏無能,所以家長仍一心只想把孩子交給公立或非營利性幼兒園。

顯然,政府一頭熱的灑錢施政,一味的便宜行事,讓許多家長看破手腳,也失去對政府的信心。

長期關注婦運與台灣民主的台大教授劉毓秀,4日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記者會上語重心長的說,台灣社會造假文化盛行,也形成一種形式主義,許多政策只重形式,不重實質內容,令人憂心。她認為,真正的公共化應該是政府廣設公立托育中心,並全力扶植非營利托育中心,讓非營利及公立托育中心朝向OECD國家的目標邁進,達到市場的七成。

充斥形式主義

所謂的造假文化,還包括私幼雖然收費標準及用人的數據都要向地方政府提供,但裡面也充斥造假的數據。劉毓秀還透露,明明教保員的聘用標準,3-6足歲需1:15(1名教保員最多照顧15位幼童),2-3足歲為1:8,但仍然有民營業者以人頭充數或不足額聘雇。

寡占市場豈能不管

自由市場競爭的前提,必須是市場資訊充分透明,且廠商進入或退出市場非常容易;托育中心的經營有地域的限制,家長又受限於交通距離與接送時間的限制,可選擇性其實相當有限,私立托育中心在某一區域內隱然是屬於寡占的市場,根本不可能是完全競爭市場;政府豈能以市場競爭機制為由而刻意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