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基因平台 助開發神經退化藥

蔡岳宏 2018/07/17 16:13 點閱 12728 次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周雅惠,解說研究成果。(photo by 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周雅惠,解說研究成果。(photo by 中研院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台北報導】中研院開發果蠅神經基因篩選平台,幫助神經退化疾病尋求新解藥!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周雅惠的研究團隊,利用果蠅大腦中處理嗅覺的神經細胞,建立了一套基因篩選平台,透過該平台,未來將可探尋調控神經細胞發育、病變及死亡的各種分子機制。周雅惠表示,神經細胞存在停損機制,防止細胞行非計畫性死亡,只要找該機制的關鍵分子,便能以其為標的開發新藥。

「治療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時,往往因無法阻止死亡的訊號在神經細胞間傳遞,引起大量細胞死亡,導致疾病惡化。」周雅惠指出,研究團隊歷經七年,專注於果蠅大腦中負責嗅覺的區域中介神經細胞,有系統地研究出這些細胞的發育方式。日後透過這群細胞進行大規模基因篩選,有望找出調控神經細胞死亡的基因,例如,調控神經細胞繼續發育或走向凋亡。

研究團隊首先對果蠅進行大規模的遺傳篩選,標定出特定神經細胞,再觀察其從幼蟲到成蟲的發育情形,並以此建立一套新的基因篩選平台。在觀察的過程中,研究團隊發現,當果蠅幼蟲的一小群神經細胞接受某種訊號而快速凋亡時,周圍有另一群神經細胞雖接收同樣的訊號,卻不受影響而持續發育為成蟲大腦神經迴路的一部分。

「只要找到參與這個保護機制的關鍵分子,便能成為開發新藥的標的。」周雅惠強調,只要在神經退化疾病患者的大腦中啟動該保護機制,防止死亡訊號傳遞,便能控制疾病的損害區域。目前周雅惠的團隊正利用這個平台進行基因篩選,試圖尋找這個停損機制,並已取得初步成果。

此研究經歷諸多研究人員參與,關鍵研究主要是由劉南甫研究助理、楊己任研究助理及蔡國鼎博士後研究員協力完成。研究經費由科技部及中研院前瞻計畫支持,相關研究成果已於6月8日登上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