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台北報導】台灣ETF市場規模一舉突破5000億元,引發亞洲市場關注,到底ETF市場發展速度為何如此快速?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認為,就「元大台灣50」而言,每年穩定的報酬表現、配息吸引多數投資人退休理財的運用是原因;身為當年催生首檔ETF專案的總經理劉宗聖更表示,高股息殖利率與穩定又快速的填息天數更讓0050成為領頭羊。
ETF是股票型基金
ETF全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既是股票、也是基金,它有基金的優點:分散風險,也有股票的交易型態:直接在股票交易所方便買賣、低廉的管理費與手續費。ETF適合無法承受過大的波動、但又想從中獲利的投資客,黃古彬認為是最適合退休理財型的避險與套利策略。
以台灣最有名的首檔ETF:0050為例,之所以定代號為50意思是投資客買下該ETF的錢,將被投資機構拿去買台灣前50大公司的股票,由於公司市場價值差距不小,前50大的股票佔總市場趨近於70%,將使投資客不偏離加權指數過遠,波動程度較小。
簡述ETF的優點,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成本低、風險分散與透明度高都有助於投資客運用並投入成熟的金融市場,他更舉0050的表現說明,股息殖利率3.17%、平均填息天數42天、最快更曾有過2天填息的紀錄,「因為填息天數的速度優勢,這檔ETF不會出現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的狀況。」
但ETF也有缺點,主要來自於內部,包含結構性問題、系統問題及匯差問題,結構性來自於本身含有各類公司股,但各家營運表現不一,若成份指數改變恐難以馬上反映;系統問題顧名思義是無法避免的風險,畢竟管理基金公司得仰賴系統管理;匯差問題僅會發生在投資海外的ETF市場,若投資人自身不了解匯率,賺來的可能被匯差坑走。
ETF仍有成長空間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許璋瑤表示,ETF成交值佔整體市場比重達5.82%,相較於美國主要證券交易所的超過20%比重來看,能樂觀預測ETF有很大成長空間,他說,台灣的ETF總檔數已突破百檔,商品型態更呈多樣,包含原型ETF、槓桿型、反向型ETF及期貨型ETF,標的市場更拓展至全球8大市場,包含日、韓、美國及歐洲等,未來成長性值得期待。
談及幫助ETF發展的原因,許璋瑤認為,金管會今年來的法規鬆綁是主因,包含開放槓桿型及反向型與商品期貨ETF的交易方式、更讓台股ETF得以採取「現金申購贖回機制」。在投信機構拋磚引玉、金融法規鬆綁的挹注下,各界業者積極響應,讓ETF在台灣金融市場佔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