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不敵少子化衝擊,宜蘭縣興中國中傳出因學生人數少、學生教育成本高,將於明年停辦。國民黨立委柯志恩5日舉辦公聽會,認為不應以「學生教育成本」過高為停辦標準,且不應以公校退場換取實驗學校進場,否則將成為各縣市仿效的案例。教育部則強調,公校停辦必須經專案評估、召開學區公聽會、教審會審議等程序才可停辦,至於學生人數僅是建議轉型或採混齡教學的指標之一,並非退場標準。
具有47年歷史的宜蘭縣興中國中5月20日被告知將於明年停辦,消息一出引發師生與家長譁然。宜蘭縣教育處日前表示,該校因學區人口外移及學區學生遷籍等因素,班級學生數從97學年度的9班215人,下降至106學年度的6班140人,學生數減幅高達34%。且107年度該校每名學生教育成本達25.2萬元,名列全縣高教育成本學校群,因此研議停辦可行性。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5日舉辦「公校『被停止』辦學,教育部該如何監督?」公聽會。柯志恩表示,外傳興中國中停辦後,擬由某實驗高中接管,等於以公立學校退場換取實驗教育進場,是否合理?此外,小校是否能以「學生教育成本」為轉型退場的標準?她擔憂,未來受少子化衝擊,興中國中的案例不會是唯一,甚至可能成為其他縣市仿效的對象,以學生成本高為理由讓公校退場。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認為,依相關辦法,學校合併或停辦的學生總數標準為50人,興中國中現有學生總數是140人,107學年仍有41位新生入學,遠超過宜蘭縣地方法規所定學生總數標準,認為不應停辦。對此,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武曉霞強調,學校不會突然從有變無,該條文的意思是建議地方政府引導50人以下學校辦理混齡教學或轉型,「人數僅是提供地方政府評估,並非退場的標準。」
出席公聽會的家長代表一談到孩子沒學校可唸不禁潸然淚下。家長代表官慧珍說,孩子的受教權被剝奪了,父母只是想要讓小孩有公平、安定的求學,希望學校可以繼續辦下去;家長楊曉鈴則哭著說,因為兒子是慢飛天使,求學環境要有穩定性,即使未來轉學到辦學更好的大學校,仍擔心孩子很難適應新環境。
宜蘭縣教育處國教輔導團輔導員林武聰強調,興中是否停辦仍在內部評估,停辦程序並未啟動。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則說,公立學校要合併或停辦,縣市政府應依《國民教育法》、《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等規定依程序辦理,包括辦理專案評估、召開學區公聽會,並將專案評估結果及公聽會紀錄送所屬的教審會審議,審議通過後,最後再報給教育部備查,以確保師生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