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劉屏(駐華府資深媒體人)
文字整理:孫啟梅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正式將駐以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換言之,即川普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引起阿拉伯世界很大的反彈,尤其在加薩邊界造成大規模流血衝突,已有50多人死亡。川普如此支持以色列,難道他不考慮後果嗎?請劉屏分析。
川普實現競選諾言
劉屏:川普不但把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甚至是遷到東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本身爭議就很多,談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各項討論,有關耶路撒冷的主權歸屬問題都是以後再說,因為確實太複雜,難以解決。
尤其是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曾說,建國成功之後要將東耶路撒冷作為其首都,現在美國把駐以大使館搬到東耶路撒冷,等於間接承認以色列對整個耶路撒冷有控制權,最痛心疾首的莫過於巴勒斯坦人。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說過,重視以色列安全問題,要將駐以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因此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也說了,這是總統當初對選民的承諾,現在只是在兌現他的承諾。
美國一向支持以色列
至於川普是否顧忌各方的負面反應?單看14日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的開館儀式,美國的西歐盟友就避不出席。聯合國也譴責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反制行動,造成將近60人死亡、上千人受傷,是以巴自2014年加薩戰爭以來最血腥的衝突,並且提案要求對衝突事件展開調查,但遭到美國否決。
這份聲明由科威特提出,這個國家曾經被鄰國伊拉克併吞,幸虧當初美國及時出手干預,讓科威特復國,因此美國對科威特有再造之恩。
美國當然有考慮到上述問題,但這牽涉到幾個因素:首先,美國在傳統上極度支持以色列,對於以色列的援助遠超過其他國家;再者,以色列猶太人在美國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美國各行各業的翹楚都有猶太人的身影,全世界猶太人人口最多的都市不是在以色列,而是紐約。
美國影視作品之中,也常對猶太人流露同情,種種現象都顯示猶太人在美國佔據了要津,導致美國不太容易對以色列說「不」。再加上,共和黨在傳統上就是偏向支持以色列,川普更是其中之尤者,因此事態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
加薩衝突是正當捍衛?
問:川普如何看待加薩的死亡衝突?
劉屏:很多國家希望以色列能夠自我克制,但美國在聯合國的回答是,沒有一方比以色列更加克制,換言之,今天加薩邊界之所以會發生流血衝突,是按照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說法,「每個國家都有義務來捍衛它的邊界,」由於恐怖組織哈瑪斯在以色列邊界發起類似軍事行動的攻擊,才會造成流血衝突。
另外,川普的說法是藉由「履行承諾」表達對以色列的支持,這也是美國長久以來的既定立場,認為這個決定最符合國家利益。
川普曾發布聲明指出,「以色列是一個主權國家,有權像其他主權國家一樣,決定自己的首都。」現在以色列決定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那各國的駐以大使館就應該搬遷至當地。這個聲明非常簡潔扼要、強而有力。
中東未來變數多
問:未來這件事情還會有後續發展嗎?譬如美國如此偏向以色列,對於國際均衡會產生什麼衝擊嗎?
劉屏:首先,美國在中東核武議題上,不太容易繼續扮演調和的角色。不過,美國本來就不太寄望於此,因為阿拉伯國家本來就認定美國是挺以色列的,並不支持美國在當地扮演和平的角色。
其次,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必須加強安全戒備,因為往後可能會有極端分子發動恐怖攻擊,過往在以色列就有過炸彈攻擊,為當地治安蒙上一層陰影,未來駐耶路撒冷大使館也會面對此種威脅。
另外,美國在國際上畢竟有其影響力,目前已有瓜地馬拉、巴拉圭及捷克共和國表態,有意跟隨美國的腳步,未來會有多少國家將駐以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以及加薩邊界的衝突是否會持續下去?現在巴勒斯坦是在氣頭上,等一段時間過後,他們是否會接受這個既定事實?這些都還是變數。
2千年後成功建國
問:5月17日是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日(紀念其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奪得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權),這是影響歷史深遠的議題,但似乎被許多人遺忘了?請劉屏分析。
劉屏:17號是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日,15日則是以色列的建國日,同時是巴勒斯坦的淪亡日,巴勒斯坦當然不願見到這些日子的到來,因為這等於變相提醒巴勒斯坦人,復國遙遙無期。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以色列一樣,在亡國2000年之後又復國,在歷史記載當中,以色列的成功復國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它將自己的信仰、文化忠實地保存下來,顯示以色列人對於信仰、文化的堅持歷經好幾個世代而不衰。
以色列信仰堅定
當然,這也需要國際的共識,尤其是美、英等大國的促成,原本他們以為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就可以復國,但沒想到還等了30年,直到1948年以色列才重新建國,這段時間不斷有人在各地奔走呼號、出錢出力,用盡各種方式如佔據社會重要地位,設法遊說重要國家的領袖等,以色列人也堅定相信,上帝給予他們的應許終究會實現,這在其他國家都不常見。
以色列建國也引來其他國家的反制,因此在1948年建國的同時,就發生第一次中東戰爭。另外,以色列國土原本是寸草不生,改變國土的品質需要長年的努力,可見建國不只是實現一個理念,更要延續一個理念。
主持人:謝謝劉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