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審議高鐵南延可行性評估報告,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屏東人不能再等了」,只要高鐵跨過高屏溪,一切細節都好談。潘縣長振振有詞地聲稱屏東人等待高速公路足足等了廿六年,鐵路電氣化屏東落後四十四年,通車超過十年的台灣高鐵在雲林、苗栗等縣市都已陸續設站,屏東人卻還在痴痴地等高鐵跨過高屏溪。
交通助人口外移
然而,對這種「別人有,所以我也要有」的粗糙民粹思維,筆者不以為然。若屏東縣長和在地民意樂觀地認為把高鐵拉到屏東設站就能繁榮地方,甚至扭轉屏東當地人口流失持續惡化趨勢(屏東縣近廿年來設籍人口已減少十萬人以上),恐怕是陳義過高,甚至火上加油。
遠的不說,就以高雄為例,通車啟用十一年的台灣高鐵,已使高雄市納入台灣西半部的「一日生活圈」,但顯然無助於平衡台北與高雄兩地間的區域發展,反而助長台灣中北部的就業人口群聚磁吸效應,高雄設籍青壯齡工作人口外流嚴重,去年年中更讓出台灣第二大都會區寶座給台中市,跌至第三。
屏東未必須要高鐵
所以屏東縣長和在地民意認為把高鐵拉到屏東能促進區域平衡發展繁榮地方的說詞根本缺乏說服力。苗栗、彰化、嘉義和雲林高鐵設站同樣是血淋淋的現成教訓,設站前一堆民選公職人員拍胸脯保證設站後一定有客源,但高鐵在當地設站營運後,幾乎都淪為門可羅雀大型蚊子館,但相關硬體設施的鉅大沉澱成本有如無底洞仍由全民買單,難保屏東不會步上後塵。
簡單地說,若高鐵能讓高雄子弟回鄉梓上班工作,賺與台北一樣的薪水與一樣的生活水平的話,那屏東縣民也未必需要高鐵,同樣的預算拿去改善高、屏兩地間的鐵公路運輸即可。
把高鐵終點拉到屏東,顯然並非挽救屏東頹勢救命仙丹,祭出冠冕堂皇的交通平權政治正確大帽子把高鐵拉長至屏東,把屏東納入台灣西半部一日生活圈,其實對屏東當地青壯年齡居民返鄉就業與地方經濟發展(尤其是觀光旅遊週邊產業),恐是弊多於利。
助長炒地皮
更令筆者擔憂的是屏東地方經濟與民眾收入並未因高鐵延伸至當地而提升,反倒是民代建商透過高鐵延伸至屏東的消息面,點石成金炒作地價房價。少數人因寡占性競租行為獲得暴利,但政策衍生的沉澱成本卻由全民買單,合乎社會公平正義嗎?
問題關鍵並非高鐵,而是整個國家產經政策。在於政府如何調整產業政策與產業結構,把高屏區域發展核心價值找回來,將高鐵延伸至屏東一事,交通部實應善盡專業把關底線,不宜為爭取屏東縣選票、營造政策利多而匆促拍板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