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肝」移植較成功「養肝」成焦點

譚有勝 2018/04/19 18:42 點閱 17063 次
最新研究顯示,捐贈後靠人工培植的「活肝」,比貯藏在冰箱的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率更高。  (photo by Tareq Salahuddin via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最新研究顯示,捐贈後靠人工培植的「活肝」,比貯藏在冰箱的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率更高。 (photo by Tareq Salahuddin via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綜合報導】最新研究顯示,捐贈後靠人工培植的「活肝」,比貯藏在冰箱的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率更高。一般捐贈者的肝臟進行移植前都會保存在冰箱,但常因細胞缺氧受損而作廢。因此,一群歐洲醫師研發出肝臟保存機器,靠血液、藥物「養肝」 ,並成功降低肝臟組織損傷程度。研究團隊代表福萊因指出,這項技術有可能會改變器官移植方式,使保持器官活躍度成為移植焦點。

根據《BBC》報導,若捐贈肝臟仍「活著 」,可以提高移植手術的成功率。通常捐贈者的肝臟手術前會保存在冰箱,但卻因為細胞缺氧受損而無法移植。因此,科學家正研究把捐贈肝臟放入灌注器,並用血液、營養物質、藥物「養肝」,希望能夠將肝臟受損的程度縮小,讓人體適應經人工培植的肝臟。

研究 顯示,相較貯藏在冰箱的肝臟,人工培植的「活肝」細胞組織的損傷減少了50%,移植手術的成功幾率也更高。

該研究團隊的代表福萊因表示,過去從老年人、死亡者所捐贈的肝臟,因缺少保存的方式有3分之1都失去了利用價值,而等待肝臟移植的病人的比例遠遠超過捐贈肝臟的人,等不及肝臟移植而死的病人也屢不見鮮。因此,如何保存捐贈肝臟「活著」 ,並減少其損傷一直都是醫界關注的事情。

福萊因指出,這項研究技術有可能會改變器官移植的方式,保持器官活躍度和功能將成為移植重點研究。倫敦大學學院外科教授富勒表示,這項研究在移植技術上取得很大突破,但因為器官培植的機器設備價格不菲,如何以合理的價格廣泛應用則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