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台措施衝擊影視 文化部:審批才是障礙

楊蕓 2018/03/19 12:55 點閱 14256 次
面對中國31項惠台措施,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中國深化「審批制度」是台片輸出大陸的最大障礙。(photo by 立法院直播截圖)
面對中國31項惠台措施,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中國深化「審批制度」是台片輸出大陸的最大障礙。(photo by 立法院直播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中國引進台片每年平均少於5部,去年中國輸台電視劇有1萬集,台灣輸出卻僅79集,嚴重失衡,如今中國31項惠台措施直接撈人,我們擋的住嗎?」面對民進黨立委陳亭妃19日在立法院質疑,文化部長鄭麗君回應,中國深化「審批制度」是台片輸出大陸的最大障礙,最迫切的是壯大國內的人才與產業環境,例如文化部已向NCC提出自製片比率保障,並以「獎補助─投融資」雙軌制挹注資金,提升產製量。

文化部長鄭麗君19日赴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並備詢,立委關注中國提出31項惠台措施對台影視、文化產業的衝擊。包括台灣人士參與中國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中國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以及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中國元素、投資比例等限制。

審批深化障礙更大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指出,中國對台的文化政策早就在做,例如2014年起,中國引進台灣電影已沒有一年10部的配額限制,然而,台片進入中國的數量卻仍低於中片來台的數量;電視劇更是失衡,去年中國輸台有1萬集,台灣輸到中國卻只有79集,如今中國又祭出惠台措施,對台灣的文化政策「從拋餌、利誘到現在直接撈人,文化部擋得住嗎?」

「惠台措施只提出項目,但中國在影視開放數量、時段等具體措施都沒有提出。」文化部長鄭麗君回應,中國引進台片過去幾年數量平均都低於5部,這是因為中國是由國營事業「中國電影集團」專門處理進口台片,加上嚴格的「審批制度」導致台灣影視難以通過審批,「尤其去年審批從『題材』深化擴及到『人員』,導致台灣作品前進大陸障礙更大。」

健全文產生態系

「中國深化審批制度,對影視製作有很大風險,台灣有可貴的創作自由,不像中國會針對內容進行審查,這是兩岸最大差異,但也是台灣最大的優勢。」鄭麗君強調,惠台措施顯示中國的確需要我們的人才,但我們應先壯大國內的人才與產業環境,例如文化部已向NCC提出自製片比率保障,保障台片通路,並協助業界落實;在資金挹注部分,將以「獎補助─投融資」雙軌制提升產製量。

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則說,「不管惠台策略的影響大不大,台流如何跟中國、韓國抗衡?還需要多少時間與資源?」鄭麗君強調,文化產業是由內而外發展,不應是為了服務某國或對抗某國,最重要的是健全文化產業生態系、拓展通路,「我們將參考韓國振興內容產業等政策,打造『文化內容策進院』作為平台,把台灣在地故事題材的市場動能、國內外通路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