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比不過媽媽的飯(張勳慶)

張勳慶 / 文字工作者 2018/03/19 09:11 點閱 26232 次
米其林這回又高度從台北看台灣,那吃過米其林也不過是虛浮心態下的短暫亢奮,講難聽些,和人類性行為一樣,來的快去的快,食色性也罷了。(photo by Public Domain Pictures)
米其林這回又高度從台北看台灣,那吃過米其林也不過是虛浮心態下的短暫亢奮,講難聽些,和人類性行為一樣,來的快去的快,食色性也罷了。(photo by Public Domain Pictures)

2018台北米其林指南日前公布,國內觀光局也被點名在幕後當推手,最後坦誠和米其林簽下5年約,至於經費則沒外傳如此多,主要目標是希望透過台灣美食,登上米其林後能吸引國外遊客來台消費。

然而,把拚觀光重押在一本西方觀點的手冊,而忽略了食安的全面提升,以及無形的人文與自然景觀維護,又何能良善循環,讓國內觀光一路長青?

終究只是一份食譜

就在米其林大搖大擺作秀,媒體捧場大篇幅報導下,那家得到3顆星的餐廳,訂單已秒殺排到小年夜,國稅局也見錢眼開,要這些榜上有名者,能改開發票替國庫進帳。

可是這些就有如寶可夢一般,在耍炫的潮文化和吃面子之下,米其林終究只是一份食譜,就算國內擺脫低薪苦悶困局,也不可能有如潮人口,天天在米其林榜上餐廳吃喝,畢竟吃是高度主觀的自主行為,回家和家人共餐更有無價意義。

加上米其林這回又高度從台北看台灣,且又遺漏了許多街頭巷弄裡,庶民稱讚的平價美食,那吃過米其林也不過是虛浮心態下的短暫亢奮,講得難聽些,和人類性行為一樣,來的快去的快,食色性也罷了。

吃得養生吃得健康

米其林是永遠敵不過媽媽煮的飯,也不可能改變上班族在街頭買便當吃,至於真能提升國內的餐飲品質和文化,那可能和先前推動的慢食文化一般,最後被短暫的午休時間和緊張工作壓力給吞噬。

當國人又一窩瘋人人大談米其林,可能還不如回到最基本的吃得養生,吃得健康和吃當令與吃簡單的自然人生,因為讓一本外來食譜下洗腦的指導棋,要一國或全世界人要上啥餐聽和吃什麼,才算代表有一定品味和品質,那講破就和是一定要穿名牌服飾才有形象,挪用到口腔上罷了。

這些年來,國內媒體紛紛開闢美食版面,書市也一本本推出,冒出頭的美食專家和食評,快可以和政論去佔據國人生活中目光和眼睛,但又改變多少吃頭又破壞徹底的貪婪欲求?或許,養份過剩且腸胃早就空間無剩,在一個人心太貪又空洞的國度,才會把米其林當成嘴巴的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