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企業成新寵 施政要有脈絡(彭蕙仙)

彭蕙仙 2018/03/13 15:23 點閱 18243 次
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在獨角獸記者會上已完全未提「亞洲‧矽谷」計畫。(photo by presidential office via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在獨角獸記者會上已完全未提「亞洲‧矽谷」計畫。(photo by presidential office via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宣布在2年內至少要孕育出1家台灣的獨角獸新創事業。所謂的獨角獸,是指成立10年內、市值約10億美元以上,但還沒有上市的事業。

目前國際上共有228家獨角獸,而根據國際科技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調查,截至2018年2月底,中國大陸共有62家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的113家,韓國有3家,台灣則還沒有半家。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表示,除了上述第一階段的2年内至少孕育出1家具代表性的獨角獸新創事業,第2階段,則是促成至少3家具發展潛力的新創事業,在6年內成為獨角獸企業。但政府這個培植獨角獸企業的新政策,有幾點值得省思。

政府該扶植誰?

首先,何謂「台灣的獨角獸企業」?也就是說,行政院用什麼做為標準,來認定是不是台灣的獨角獸企業,是資金來自台灣?創辦人來自台灣?還是公司總部設立在台灣?

在閣揆提出了培植獨角獸的政策後,國內創投界點出了幾個有潛力的準獨角獸,例如電動機車Gogoro、亞洲大型直播平台17 Media、服飾類電商Lativ和亞洲線上音樂平台KKBOX等國人所熟悉的品牌,但這些可以算是台灣的獨角獸嗎?

KKBOX有日本資金;Gogoro總公司設在開曼群島;17 Media有來自新加坡Paktor大額的投資…行政院要協助這些公司發展成為台灣的獨角獸嗎?或者說,像市值已達美元9億的Gogoro,需要倚賴行政院推出的「新創行動方案」,才能夠成為獨角獸嗎?若Gogoro是陳美伶的口袋名單,那只能說是政府沾光,拿距獨角獸僅一步之遙的現成案例做業績吧。

先創造有利環境

其次,獨角獸企業固然被視為是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總指標,但是以國家力量培植獨角獸企業的目的是什麼?政府的資源來自全民,再透過政策分散出去,如果到了特定的企業,則要問:為什麼是他,而不是其他?

其三,政府的責任應該是在創造出一個有益/利於培養獨角獸的環境,而非劍指特定的企業。因此,行政院應該要花更多的力氣在建構完整的新創生態體系,之前「亞洲‧矽谷」計畫透過與國際連結,包括擴大近市場、引進人才與資金,就是在打造較易孕育獨角獸的環境。

亞洲‧矽谷消失了?

不過,賴院長在獨角獸記者會上已完全未提「亞洲‧矽谷」,令人納悶難道蔡政府有了「獨角獸」這個新玩具之後,就順手拋棄了「亞洲‧矽谷」這個比較沒有那麼「時髦」的政策了嗎?

事實上,「亞洲‧矽谷」也已是蔡政府團隊打造新創環境的第二版了,最早是想要複製矽谷在台灣建一個「亞洲矽谷」,後來知道不可行,因此改為「亞洲‧矽谷」,加了一個點,強調的是連結功能,也就是透過國際合作連結本地產業能量,建立一個以研發為本的創新創業生態系,而這不就是培養獨角獸的環境嗎?怎麼現在彷彿不見了?

蔡政府的政策經常可見這種體系脈絡斷裂的問題,其結果不只是資源的錯置或浪費,甚至會耽誤國家發展的進程,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