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台灣不會變強 正視人才危機(彭蕙仙)

彭蕙仙 2018/03/04 15:36 點閱 17437 次
台灣再不面對、解決優秀師資、學生出走的問題,未來將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人才。(photo by pixabay)
台灣再不面對、解決優秀師資、學生出走的問題,未來將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人才。(photo by pixabay)

近日台大副教務長、土木系教授康仕仲公開表示,決定接受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聘請,擔任該校新的建築、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7月即將離開台大。消息傳出,引發國內學術圈及教育界的高度議論。

例如,同為台大教授的電機系葉丙成就指出,台灣再不面對、解決優秀師資、學生出走的問題,未來將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人才,而所謂的產業轉型升級,也將更難實現。

看不見台灣未來

擅長工程視覺化、自動化機器人的康仕仲被國際挖走,可能並不是單一個案。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就再三提醒,年金改革已加速人才出走,政府必須注意這個可怕的警訊,因為清華大學今年也有3名教授出走,交大甚至有教授帶整組團隊離台了。

除了薪水以及退休條件的考慮之外,康仕仲表示,其實對像他這樣一個學術生涯準備進入到更上一層樓階段的中年學者而言,最大的壓力是「無法感受到台灣未來的10年有機會」;他更坦言,加拿大願意給他做世界級研究的環境,然而,若繼續待在台大,「我不會變得更強」,說明學者對研究環境與研究資源的重視。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佈了《2017年世界人才報告》,評比了63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才現況與未來發展。雖然排名第23名的台灣,表現與前一年持平,不過,從幾個重要的指標看來,台灣除了有人才外流的隱憂之外,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也不足,長期來看,人才問題值得關注。

台灣培才後段班

IMD的人才報告,是根據《世界競爭力報告》的300多項指標中,挑選與教育、勞動市場等相關的30多項指標,並區分為「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3大類,進行各國或地區的人才競爭力表現的分析及評比。

例如,台灣在教育總支出這項評比排名第46,中等教育排名第45,都屬於後段名次,顯然台灣的教育對培育人才較之他國明顯不足,IMD建議台灣提高對人才發展的投資。

台灣其他表現較不理想的地方還包括第47名的生活成本指數,這跟一般認為台灣物價相對低廉的印象似乎有所出入;人才外流數量則同樣排名第47,吸引外國高技能人才排名第44,吸引和留住人才第38名等。簡言之,就是台灣的環境不容易留住人才又不容易對外招攬人才,因此會出現人才失衡甚至不足的問題。

缺乏經濟吸引力

除了求才、留才的微觀條件之外,宏觀條件如整個經濟大環境的前景也很重要,因為經濟表現好,比較容易吸引投資,有了投資,就可以拉高就業的機會和條件,當然有助於攬才和留才。

根據各機構的預測,2018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介於1.9%至2.5%之間,不及IMF等國際機構預測全球全年經濟成長率的3.3%至3.9%,這樣的經濟成長率對投資與人才,大概都不會具有太大的吸引力。

康仕仲的直言或許讓人有些不太舒服,不過,觀諸IMD的評比或是台灣經濟表現,顯示台灣確實存在人才危機,人力就是國力,政府必須正視,更要儘速提出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