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公教人員全面加薪3%」政策跳票?高教工會27日指出,佔大專院校教師7成的副教授、助理教授及講師,實際調薪額度僅2.6%,批評政府喊出的調薪政策「偷斤減兩」。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受訪時表示,雖然本俸的確有調漲3%,但「學術加給」卻有職級差別待遇,「真正有流動率的職級其實是助理教授,若政府想透過加薪留住人才,更不應只獨厚正教授。」
加薪職級大小眼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受訪時指出,大專院校教師的薪資是「本俸」加上「學術研究加給」,其中學術加給幾乎佔了教師整體待遇的一半,例如一位正教授的本俸是5萬4千元,學術加給則約4萬元,雖然各職級教師本俸都已調增3%,但加入學術加給計算後,正教授平均加薪10%,剩下7成的副教授職等以下教師卻僅調薪2.6%,明顯有差別待遇。
「政府喊出的加薪一定是指『總薪資』,不是只加一部分。」林柏儀強調,雖然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加薪額度,就算不加薪也沒有違法,但既然賴清德主動喊出加薪3%,那平均薪資就要加3%,不能大小眼,「坦白說,教授間加薪幅度落差並不明顯,但這是態度的問題,讓年輕學者感覺熬了7年終於要加薪了,卻只加了2%。」
助理教授流動率最高
「為何加薪只獨厚正教授,其中理由,工會無法推測。」林柏儀表示,正教授薪資待遇原本就比較好,基層教授工作也沒有比較輕鬆,此外政府一直說要留住人才,「但從教育現場觀察,真正有高度流動率的職級就是助理教授,也是國際爭取人才最激烈的場域,並不是正教授級,」這是因為助理教授年齡低且才剛拿到博士學位,國家的薪資政策會影響他們選擇到哪任教。
工會指出,公教人員薪資已7年未調整,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卻成長了7.5%。林柏儀強調,這次調薪只是免強跟上物價水準,若政府真正想要透過加薪留住人才,幅度絕不應只有7.5%,「必須先超過物價水準,才算實質加薪。」
高教工會呼籲,行政院應立刻修正「大專校院教師學術研究加給表」,使全體大專院校教育人員都至少增加薪給3%,並朝向正教授級的6.6%至8.7%調幅看齊,以追上物價增幅,才能維護教育人員的生活水準,並做為要求民間企業加薪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