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財政豐盈 「發錢」與否各方爭論

陳玨明 2018/02/22 18:12 點閱 23513 次
港府早前就「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港府官方香港電台邀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學者出席,與市民直接交流對談。(photo by香港電台)
港府早前就「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港府官方香港電台邀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學者出席,與市民直接交流對談。(photo by香港電台)

【台灣醒報特約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針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領導的團隊28日將發表任期內首份《財政預算案》,各界就如何使用公帑意見不同,泛民主派及建制派中,不約而同有陣營支持還富於民,也有相反意見認為,港府應在教育、醫療及福利政策中,投入資源,應付長遠需要。

還富於民?

港府在剛過去的財政年度,估計將獲得1300至1400億港元的財政盈餘(折合約4800至5200億元新台幣),加上港府庫房多年來早已累積數萬億元的財政儲備,金額足夠港府數年的開支,因此被批評收進庫房的公帑過多,應該還富於民。

林鄭月娥在競選時,曾多番強調自己有「理財新哲學」,認為應該更積極使用這些財政儲備,因此如何把盈餘回饋人民,便成為香港近日爭議的議題。

有政黨認為,回饋之道沒有比直接發錢來得更好。「發錢」是澳門政府慣常政策,過去多年從未間斷,也讓澳門人民慢慢變成順民。然而,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社會都對發錢有異議,表明不能只為取悅部分社會人士。

優先投入公共建設

港府最終能否堅持立場,仍是未知之數,因為已有來自建制派的聲音如工聯會及民建聯,認為港府應該派發多於6000港元予每一名永久性香港居民;泛民主派陣營也有政團支持港府發錢,其中民主黨更建議,應制訂「發錢機制」,當財政出現盈餘,在施行了一些惠民措施後,如果仍有大筆餘款,就考慮向市民「發錢」。

不過,無論是泛民主派還是建制派,兩個陣營中也都有反對發錢的意見。公民黨認為,外國通常以發錢作為刺激經濟手段,但香港經濟狀況不差,故不需要以發錢達到目的,反而應該投資在公共開支如醫療、福利、教育上,為基層人民帶來更實際的保障與幫助。

建制派政團經民聯及新民黨也反對發錢,認為港府應集中精力解決安老、房屋等民生問題,又形容發錢只是「燒煙火式措施」,而香港現時最逼切的問題是房屋問題,非錢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