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花蓮強震造成嚴重的人財損失,也引發許多人的危機意識,擔心自家是否安全,包括建築所在的地方是否處於地質敏感區,例如是否位在斷層區或是地底下有土壤液化的問題,也關心建築本身的建築工法、使用材質,以及住戶是否因為裝潢需要,而任意更動內部設計,以至於影響結構等。
現代人只在乎我喜歡
現代人身處大都會裡,早已沒有「串門子」的習慣,大部份的人並不清楚鄰居家是什麼樣子,往往連鄰居是誰,也不一定認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左鄰右舍很難發揮守望相助的功能。
此外,每戶人家在裝潢、使用居家附近的空間時,也很難去想到是不是會給他人帶來麻煩,或造成公共安全的疑慮。
簡單講,不少人都只專注於追求「自我利益的極大化」,因此儘可能讓自己以最便利使用空間,也就是「只要我喜歡人,有什麼不可以」,在自己家裡,想怎麼改就怎麼改、想怎麼變就怎麼變。
然而,比起過往透天厝的時代,住在現代集合式住宅裡,其實人與人與人之間、家戶與家戶之間的關係更密切,因為更容易造成互相影響、連鎖效應。
改結構變軟腳大樓
如果有一家出狀況,如瓦斯氣爆、漏水,可能整棟大樓都會受到波及,再加上許多家庭是雙薪,家裡的大人出門工作、小孩上學,白天家裡總是沒有人,因此一旦出事,很難在第一時間處理,往往得等到事情變得不可收拾時才能趕快通知警消人員來處理,有時憾事卻已發生。
而這次花蓮地震更讓不少人發現,很多大樓因為其中住戶有特殊需要,挖牆去柱,造成所謂的「軟腳蝦大樓」,或是不斷堆疊往上蓋的超級違建,平時大家不好意思指責,或是告官也沒用,結果天災一來,卻是所有人都得付出代價。
那些因為同一棟大樓裡有人隨意亂改結構,讓整棟房舍耐受力大受影響,因而被拖累造成資產損失、家園毀損,甚至失去家人的人來說,遭受這樣的無妄之災,實在太冤枉了。經過這次花蓮強震、2016年的台南地震,乃至於其他許多各式各樣的公共安全的考驗,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樣的教訓呢?
人人都得遵守法則
房子雖然是私人資產,但是卻也具備一定的公共性,這也是為什麼經過管委會通過不得裝設鐵窗、在窗台曬衣物時,每個住戶都必須遵守。然而,類似的規定主要都是在規範大樓的外觀,至於內部的安全問題,如每戶要如何裝修其房舍,卻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雖然《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規定,住戶在其專有部分(即私人資產部份)進行維護、修繕或行使其權利時,不得妨害其他住戶之安寧、安全及衛生。但這樣的規定太空泛,不夠具體,必須要再落實《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的相關條文,如變更格局時須得到垂直下層樓住戶的同意等較為嚴格的規定。但實務上,很多人並不知道有此規定。
經過了這麼多次災變,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討公寓大樓相關的管理規則,並且加強公民教育,讓民眾知道居住在公寓大廈裡的權利義務,以保障自己以及他人的居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