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無法抗拒天災,雖然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但是從災難當中,可以研究出如何應變,減少傷亡和財產損失,台灣從19年前的「921」大地震以來,研發出地震前發出國家級警報,救災時有生命探測儀進行搜索,也訓練出更多的搜救犬加入搶救的行列。
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地底下板塊活動頻繁的區域,發生地震無可避免,只是規模或大或小,鄰近的日本也相同,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與1999年台灣921強震,災情慘重殷鑑不遠,救災和重建工作是善後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外,政府部門也著手從防災的角度進行研究。
地震預警系統的建置,由日本先行研發,台灣是在2016立法通過,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督導電信業者建構,能預測規模5以上的地震,並將「緊急提醒」推送至各家手機用戶上,目前預測發生地震的速度約在20到30秒之前,但僅有震動或短暫響鈴,如花蓮「206」發生於大多數人已入睡的深夜。如果預警還能有自動廣播的功能,更能提早做出反應。
每逢地震發生,總有房屋傾斜、倒塌,司法機關會同土木建築專業單位進行會勘調查是否人謀不臧。
這也是由於過去房屋建築啟建前,建設及營造公司送交相關審查單位的資料僅為備查之用,政府部門並未在每個階段進行公共安全檢查,等到大樓大廈峻工啟用,就有潛藏偷工減料的風險,現代建築大多數已要求必須事先送檢獲得施工執照,未來更應嚴格要求具備防災和耐震的結構。
生命探測儀以及搜救犬等救災用的器具裝備,必須建立在防災單位編列預算添置,當災難來臨時方得派上用場,包括上述的地震預警系統和建築物啟建審查,平時雖然無法預料何時能在緊急天災時發生關鍵功能,但有備無患,既然無法避免,就要從防災上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