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改朝九晚三?教部:每周少10節課 恐做不到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94554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去年10月22日有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將中小學上課時間改為上午9點到下午3點,並於11月24日達到連署5000人的成案門檻,教育部須回應。
教育部今回應指出,若上課時間改為「朝九晚三」,光以高中而言,等於每天少2節課、每周少10節課,每周上課總時數只剩25節,短時間很難做到,仍會維持現狀,因為108學年上路的新課綱,才剛規定每周35節課,不可能馬上又改;且也要顧慮家長上下學的接送時間及學生學力是否因此降低。
回應:目前學校第一節課是八點開始,加上早自習時間,等於孩子七點多就要到校,另外,上課時間調整還得配合家長上班時段,若提早到三點下課,家長無法抽身接送孩子,加上學校少的上課節數影響進度,最後家長還是只能把他們送到安親班、補習班,反而更加重學生學習壓力。
避免執勤命喪國道!高公局:國道施工增設防撞設備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945880?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交通部高公局近日修改「施工之交通管制守則」,即起申請的短、中期施工,必須在距離施工人員較近的工作區段近端,於標誌車加設緩撞設施,另須備有比交通錐大1.5倍以上、可充水式的交通桶,反光面積較交通錐增加、也具重量,更具防護性;主線三車道以上,若要進行標記、標線等工程,則須跨車道多封至少3公尺,相當於多封一車道保護人員安全。
回應:去年發生多起國道執勤人員被後方來車追撞的傷亡事件,因高速公路車速快,若加上駕駛精神疲勞疏忽交通錐,稍微一偏就可能撞上,如今規定增加交通桶減緩衝擊,並增加放置的距離,可達到提早警示、緩撞效果,不過,除了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也常發生類似意外,交通桶緩撞也許可運用在一般道路上,否則交通錐過輕、反光面太小,駕駛也很難去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