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薪3萬前提 商界:需克服5困難

鄭羿菲 2018/01/02 18:39 點閱 7716 次
面對蔡政府頻喊「加薪」,工商界提出政府須落實勞健保提撥率應降低、產業轉型遇瓶頸等建議。(photo by photo by PIRO4D on pixabay)
面對蔡政府頻喊「加薪」,工商界提出政府須落實勞健保提撥率應降低、產業轉型遇瓶頸等建議。(photo by photo by PIRO4D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綜合報導】調薪3萬元的困難在哪裡?綜合工商界針對蔡政府的調薪喊話,共有5點調薪的困難。包括:一、勞健保等提撥率降低,調薪才不會大增成本。二、政府應提振投資信心,把餅做大。三、中小企業制度化與管理技術不足,難以獲利。四、降稅方可增加企業加薪誘因。五、本外勞薪資脫鉤,方可讓平均薪資成本降低。

勞健保提撥成本高

蔡政府頻向工商界喊話薪水調至3萬元,並宣示2018年要優先解決的就是低薪問題。不過,企業為員工加薪到3萬元真的如字面上容易嗎?全國工業總會試算過,若基本工資從2.2萬元調漲到3萬元,以目前全台領取基本工資人數約155萬人來說,全台雇主每月將多付148.8億元成本,每年將增1785.6億元。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台壽保產險董事長許舒博受訪時均指出,「調薪後,勞健保、勞工退休金、工資墊償基金提繳,與職工福利基金等提撥費用,將造成企業成本太高,政府可先考慮降低提撥費用的成本,企業將較有加薪誘因。」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與諮芮勞務管理公司總經理陳瑞珠等人則投書媒體說,主要是提撥費用佔了薪資約20%,使雇主不敢替員工加薪,政府或可「定免徵收提撥費用的『落日條款』,如3~5年或10年內的,讓加薪實質落入勞工手上。」

產業轉型遇瓶頸

「台灣基本工資無法調高,是因在『邁向高薪時遇到了陷阱』。」工總常務理事何語曾指出,台灣基本工資占人均GDP的40%,符合先進國家40~60%的範圍,之所以沒辦法達到更高的比例,主因在國內投資太低、產業外移嚴重、內需市場小與產業轉型困難。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也認為,要提高青年薪資,政府必須提振投資信心,並改善整體經濟,把餅做大。

「台灣企業低薪的問題,在於企業沒有良好的管理,極需政府協助改革。」台南中小企業二代曾健彰投書媒體認為,許多中小企業的制度化、管理技術嚴重不足,上一代的產業環境相對簡單很多,只要肯做、肯拚,不用動太多腦筋也能夠賺到錢,造成很多企業並沒有持續精進,對外繼續靠代工、貿易商,對內繼續用舊方法工作,用勞力換產能,「企業需要制度化、科學化管理、機械化與標準化,是從根本做起的革新。」

本外勞薪資脫鉤不可行

台壽保產險董事長許舒博則是希望蔡政府向美國總統川普學習為國內企業降稅,「唯有企業降稅,才可能讓勞工加薪。」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林昭禎表示,政府除了「減稅」措施外,還可推動產業級的社會對話,讓個別產業的勞雇代表對話,同時透過公開訊息,雙方能因此縮短認知差距,以便產生調薪共識。

「要達到起薪3萬元也並非沒辦法,企業界可能較贊成『本外勞薪資脫鉤』。」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受訪時認為,目前台灣採基本工資計算的有200萬人,當中有很大部分為外勞,本外勞薪資脫鉤後,企業界調薪的成本增加幅度較少,否則基本薪資多是加到外勞,對本勞薪資影響不大。但對此,勞動部曾經發出聲明,國際禁止歧視外勞待遇,不論法令面或政策面,都不宜採行外籍勞工工資得與最低工資「脫鉤」政策。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