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洪進安台北報導】芬普尼雞蛋事件惹得人心惶惶,曝露農業用藥管制鬆散,為改善農產品食安,農委會6日宣布,預計在10年後,達成全國農藥使用量減半的目標,明年將正式推出行動方案,且輔以廣大非化學防治技術、友善農業政策、強化農藥分級管理及推動植物醫師法,特別針對除草劑用量減少,每3年管考一次,確定執行進度,並進一步公布成效。
高風險農藥優先
根據農委會統計報告,103、104、105年每公頃的農地,農藥使用量平均為12.73公斤,包括平均一年內使用量最高的嘉磷賽除草劑、巴拉刈除草劑及陶斯松殺蟲劑,總農藥使用量平均為9,139公噸。農委會10年化學農藥減半政策目標則是將每公頃的農藥使用量減至6.3公斤,總使用量減至4,570公噸。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策略最主要的核心是改變農民用農藥的觀念,不要讓病蟲害發生的嚴重,對藥的使用量就降低。現有300多種農藥中,其中30、40種就藥物使用,就占總用量的8成,其中又以除草劑使用量最多。原先有60多種劇毒農藥,分時程、逐步退場,現在劇毒農藥只剩下9個,要退場必須先找替代方案,再提出退場機制,未來也會繼續這樣做。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 9000多噸中,用得又多又毒的前幾名包括超過1000公噸使用量的嘉磷賽除草劑、將近1000公噸使用量的巴拉刈除草劑,或是陶斯松殺蟲劑等,未來會特別鎖定。為達成10年化學農藥減半政策,農委會讓低毒有效的化學藥劑及非農藥防治資材,取代高風險的農藥,並讓使用者精準合理用藥。
馮海東表示,「現在高用量除草劑是在非農地的使用」,由於巴拉刈已經快退場了,因此嘉磷賽與固殺草用量,暫時會提高,但若把非農業使用部分剔除,使用量應該不至於這麼高。另外,台灣近年氣候多變,讓農作物保護挑戰更嚴峻,馮海東表示,農委會將推出3措施,並且每3年檢討調整一次。
3措施保農作
首先,廣大非化學防治技術普及,加強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IPM),強化農民接受度,廣大非化學防治技術的普及。會透過有機、友善農業政策,以補助誘導農民減少使用化學農藥,並加強開發生物安全防治辦法。
第二,汰除風險農藥,強化分級管理。嘉磷賽除草劑、巴拉刈除草劑、陶斯松殺蟲劑,這些農藥在國內使用量較大、風險很高。馮海東表示,必須持續與衛福部食藥署溝通,因為高風險藥物必須逐漸退場,但目前困境在於新的、好的、用量少的藥物無法核准使用,舊藥無法退場。
此外,馮海東也提到,農委會制訂配套法則,推動植物醫師法,鼓勵農民團體聘用實習植物醫師,指導農民精準合理用藥。以及農藥代噴制度,鼓勵農藥代噴業者登記為業,進一步落實提高門檻與加強專業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