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紙改名不是創意,是無奈!(彭蕙仙)

彭蕙仙 2017/12/03 21:19 點閱 676 次
年輕人選擇用貼貼紙來表達憤怒,不是因為他們覺得這麼做很有趣,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已經無計可施。(photo by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臉書粉絲團)
年輕人選擇用貼貼紙來表達憤怒,不是因為他們覺得這麼做很有趣,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已經無計可施。(photo by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臉書粉絲團)

動輒喜歡提及做功德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已引發眾怒。不但各個團體多次對閣揆顯然不知民間疾苦的心態與發言,走上街頭表達抗議;多個青年團體甚至將行政院周邊的路標、公車站牌、捷運指示牌等公共指示標誌上的「行政院」,幾乎全換成了「功德院」,以示對政府漠視勞動權益的不滿。

功德院貼紙只是好玩?

對此,賴清德的回應是「尊重年輕人的創意」;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認為,年輕人的kuso「很好玩」,但他強調,還是會清除標誌;北市交通局則指出,這麼做是違法的,北市公車聯營管理委員會也表示「不排除提告」。

不過,有2014太陽花學運在前,公部門恐怕很難真的對這批所謂「功德院正名運動」的青年團體採取什麼法律行動,畢竟跟太陽花學運當時佔領公署、破壞行政院的種種行為比起來,貼貼功德院貼紙,實在算不得什麼。

然而,若只是以「具創意」、「很好玩」這樣的角度來看這波行動,則又失之輕佻與輕蔑,青年團體改名行政院為功德院,絕不只是為了好玩。正如米蘭‧昆德拉在《笑忘書》裡說的:「玩笑,具有一種爆炸性的力量。」因為玩笑把我們從世界抽離出來,通過減輕現實壓迫力道的過程,最終是要人們面對事物的荒謬性。

「功德說」最刺耳

賴清德初上任時,民意的支持度頗高,甚至還有一派聲音擔心他會「功高震主」,因為賴清德的民調比早已陷入死亡交叉的總統蔡英文高得多了。

很可惜的是,不過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賴清德也開始墜落了。除了因為要延續先前蔡政府的多項政策,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賴清德自己多次不當發言所致;其中,又以屢屢提起的「做功德」,最為刺耳。

因為這種話顯示出賴清德動輒進行廉價道德訴求,缺乏同理心。做功德是宗教用語,自我要求尚可,不宜據此要求他人犧牲奉獻;更何況,國內勞動條件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低薪問題也始終未見突破性解方,賴揆的功德說,勞工聽了怎麼受得了!

「正告」苦無門路

年輕人選擇用貼貼紙來表達憤怒,不是因為他們覺得這麼做很有趣,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已經無計可施。當賴清德「讚美」青年人有創意時,是否看到他們連想要「正告」蔡政府、提醒掌權者,不可強行通過縮短輪休時間等惡化勞動條件的《勞基法》修法草案,卻苦無適當、有效的管道與辦法,因而只能如此阿Q地更改政機關的名稱時,其背後的辛酸與悲哀?

賴清德前幾天分批宴請民進黨立委,闡述政院版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法草案。在賴揆的一番「曉以大義」之後,據聞綠委反對聲浪已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消弭,如賴清德自己所說的「溝通過程沒有出現任何困難」,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也相當有把握地說,甲動(甲級動員)絕對沒問題。

「小孩玩意」嗎?

由此看來,蔡政府確實只是把青年人的行動當作是「小孩的玩意兒」,根本不放在心上,法案照過、政策照做,鴨霸傲慢,不見任何改變。這樣的政府,人民還會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