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目前國中小每10位學生,就有1位是新住民小孩。」為尊重多元文化、延續母國語言,教育部將新住民語納入12年國教,列為國小必選課、國中選修課,遭立委質疑師資不足且各語分配不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邱乾國27日回應,目前已培育1262名師資,至於偏遠地區擬用「直播共學」方式進行。
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0月,新住民人數已超過52萬人,105學年各就學階段新住民子女數超過30萬人,可以預見新住民子女將成為社會的重要組成,並影響國家整體發展及競爭力,教育部表示,自108學年度起,將新住民語文列為國小必選、國中選修,在高中職階段則將東南亞語納入第二外國語言推動。
「目前國中、小每10位學生,就有1位是新住民小孩。」國民黨立委蔣乃辛質詢時指出,近10年來國中小學生人數從275萬降到186萬,但新住民學生卻從8萬增加到將近20萬,佔總數將近1成,而教育部在國中小已培育的新住民語師資為1262人,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教育部曾推估需再增加2664名新住民語言教師,但至今培育狀況卻不如預期。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進一步指出,「目前已培育的1262名新住民語教師中,有高達71%是為越南語師資,其他語言如印尼語、柬埔寨語、泰語師資卻相當稀少,顯然各語結構分布極不平均,」她憂心地說,「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真的都能學到自己的母語嗎?」
對此,邱乾國回應,國教署正在針對新住民子女進行模擬選課意願調查,評估所需的師資及班級數量,他也強調,「不管是原住民語、客語還是新住民語,只要學生有意願修課,學校就必須開課,不能因為方便,只開設特定語言課程。」至於偏遠地區,目前規劃是以「跨校共聘師資」與「小校聯盟直播共學」方式進行,已於107年度擇30所學校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