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鬣蜥寶寶們雖然才剛出生2天,但野外求生本領可都不馬虎,面對健康測量,牠們可會展現逃跑、裝死的絕招。(photo by 北市動物園)](/system/assets/images/000/039/011/big/%E5%9C%96%E8%AA%AA%EF%BC%9A%E7%8A%80%E7%89%9B%E9%AC%A3%E8%9C%A5%E5%AF%B6%E5%AF%B6%E5%80%91%E9%9B%96%E7%84%B6%E6%89%8D%E5%89%9B%E5%87%BA%E7%94%9F2%E5%A4%A9%EF%BC%8C%E4%BD%86%E9%87%8E%E5%A4%96%E6%B1%82%E7%94%9F%E6%9C%AC%E9%A0%98%E5%8F%AF%E9%83%BD%E4%B8%8D%E9%A6%AC%E8%99%8E%EF%BC%8C%E9%9D%A2%E5%B0%8D%E5%81%A5%E5%BA%B7%E6%B8%AC%E9%87%8F%EF%BC%8C%E7%89%A0%E5%80%91%E5%8F%AF%E6%9C%83%E5%B1%95%E7%8F%BE%E9%80%83%E8%B7%91%E3%80%81%E8%A3%9D%E6%AD%BB%E7%9A%84%E7%B5%95%E6%8B%9B%E3%80%82%EF%BC%88photo_by_%E5%8C%97%E5%B8%82%E5%8B%95%E7%89%A9%E5%9C%92%EF%BC%89-1.jpg?1511172103)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易危物種犀牛鬣蜥在11月初孵化了2隻寶寶,才剛出生2天就會裝死、逃跑了。」北市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20日受訪時笑說。兩棲爬蟲館保育員指出,「要幫牠們健康測量時,可得費一番功夫,牠們總會『咻~』地一下就彈跳逃離飼養箱,好不容易測量完要放回飼養箱時,牠們還會繼續上演仰躺『裝死』的戲碼。」
犀牛鬣蜥原本棲息在海地及多明尼加等地的乾燥多岩灌木林區,但由於海地及多明尼加等海島地區面臨持續不斷地開發與都市建設的壓力,讓犀牛鬣蜥的族群數量逐年持續下降,目前已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的易危(Vulnerable species)物種。曹先紹20日受訪時表示,成年的犀牛鬣蜥可約成長到100~150公分,且此次生下寶寶的夫妻個性大不相同。
曹先紹說,動物園共有7隻成年的犀牛鬣蜥,約在每年的4~5月發情、7月產下約13~35顆「革質卵」,而這次誕下愛情結晶的犀牛鬣蜥是園區內年紀最大的一對夫妻「牛牛」及「哞哞」,牛牛個性溫和喜歡與人互動,只要保育員對著牠的下巴搔癢,牠還會很享受地瞇起眼睛,露出滿足的表情;不過哞哞就比較不好惹了,只要陌生人靠近,就馬上進入警戒狀態。
「哞哞偏愛在活動場的樓梯下產卵,在11月以前只要有保育員經過,哞哞就會不客氣的張嘴準備發動攻擊。」曹先紹表示,今年犀牛鬣蜥則在11月初孵化2隻寶寶。兩棲爬蟲館保育員說,「寶寶們才剛出生2天,現在體長已經有11公分、尾巴長約20公分,不過為了要做這樣的健康測量,可都吃盡了寶寶們精通求生技能逃跑、裝死的苦頭。」
保育員笑說,要幫犀牛鬣蜥寶寶們健康測量時,牠們總能「咻~」地一下就彈跳逃離飼養箱,逃跑功力一流,還要花一番功夫好好地「抓住」牠們,而每當測量完要將寶寶們放回飼養箱時,牠們還會繼續仰躺裝死,展現野外生存的每一項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