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川普亞洲行 總統:第一手看到美國承諾+索馬利亞首都恐攻落幕 25死 (20171030晨間會議記錄)

林晏如 2017/11/02 08:52 點閱 423 次

國內新聞

羿菲:
1.川普亞洲行 總統:第一手看到美國承諾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10300011-1.aspx
回應:蔡總統此次出訪南太平洋、過境夏威夷的八天跑三國的行程,在學者眼中比起前總統馬英九七天跑六國的行程好像過於「鬆散」,但學者也提到蔡總統在夏威夷停留時間較長,或許有些外交上的因素,可再觀察蔡回國後有否後續公布的政策。

楊蕓:
1.國小瘋雙語教學恐造就雙語庸才? 學者看法大不同
https://udn.com/news/story/6887/2784965?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12-news
回應:台灣的英語能力不好,原因在於沒有一個用英語溝通的「環境」。一般學校在推廣英語時,都是從廁所標語、聯絡簿每日一句、一天背10個單字等方式,逼迫學生「不知不覺」接觸英文。
現在有學校推動全英語教育,試圖創造英語環境,潛移默化培育「雙語族」,卻也有學者認為雙語族是迷思,因為一個人最終還是得有一個擅長的語言,連帶影響他的思考模式,若兩種語言都學,最終兩邊都學不好,捨本逐末。
教育部明年擬補助小規模試辦雙語教學,但初期只限藝能科用全英語教學,還不算是全英語環境,對英文程度感覺幫助不大。
副總回應:雙語真正的關鍵是讓孩子從小了解,一個東西有多種語言的說法,如果有環境可讓孩子學習用不同語言去表達,是很好的事,但邏輯方面確實應以一個語言架構為基礎,避免不同語言間的混淆。
雙語教學可減少孩子與外國人的溝通障礙,雖然有人認為同時學多種語言會讓人混淆,但這不是雙語教學唯一的教學方式,例如學了台語後也沒有混淆我們對中文的思維模式,反而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一個字有中文和台語可以去表達。
多種語言一起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但想用另一種語言去思考比較難,因此應以一個語言為基礎,再去教不同語言對同一個事物的表達方式。
2.全國73%國中生近視 為何這校僅2成戴眼鏡?
https://m/news/story/6885/2785931?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回應:統計中比較特別的是,各學習階段的女性近視率都比男性高,且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與一般聽到男生比較愛打電動(看電腦),視力應該會比較差的認知不同,可探討其中原因。
另外,有越來越多學校使用投影幕或電子白板取代過去的黑板(尤其都市地區),增加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但學校頂多宣導孩子多做護眼操、坐姿端正,最重要的還是呼籲家長,適度讓孩子接觸3C產品,不要把3C產品當保母。

有勝:
1.綠能屋頂方案 經部下周公布
回應:行政院前天宣布將推動「全民綠能屋頂」計畫,產業用電將兩路並進,擬修法強制800瓩以上用電大戶,第二,要求工業區廠房屋頂裝太陽能板。但如何讓其他民眾也可以參與「屋頂種電」仍待經濟部公布。

晏如:
1.綠委王榮璋稅改版本 盼零稅損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2785213
回應:王榮璋提出的想法還蠻不錯的,以前我們都會認為扣除額調高對大家比較好,但他表示,調高扣除額的稅損將是「長期的」,一但調升後要再調降會很困難。此外,各界看到國家稅收超徵就覺得稅改可以承受稅損,事實上財政收支還沒打平,下週四立院將審查「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相關提案,可再關注。
2.專訪鄭性澤:放下過去那個痛苦的自己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eng-hsing-tse-finally-free-interview
回應:從34歲起受到冤獄之災,50歲的鄭性澤今天終於自由了。像這樣纏訟許久的案件,在台灣並不少見。我們總是說要司法公平、公正,但是遇到社會案件時,民眾都還是會以自己的好惡來發表意見,只要法官判決跟眾人想像不一,就會被罵恐龍法官等等,這樣何嘗不是妄圖干涉司法?如果希望未來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情,除了法規制定好,我認為「確實執行」法規程序相當重要,此外,民眾的法感教育也應加強,別再看圖、法條說故事了。

進安:
1.戴資穎法國超羽賽封后 生涯第11座超級賽冠軍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029002964-260403
回應:戴資穎是台灣羽球希望,而且還在受傷後的比賽拿下冠軍,但最榮耀的是登上羽球世界第一,不愧是「球后」。但她的傷是舊疾,是否會影響比賽值得關注。
2.觀察同志遊行 許毓仁:另類兩岸交流平台
https://udn.com/news/story/11600/2785527?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回應:同志遊行每年舉辦一次,一年比一年盛大,他們都為自己的權益站出來,但是否真的那麼容易在法律上通過?如果牽涉到宗教,是否還會通過?後續的資訊值得民眾拭目以待。

國外新聞

有勝:
1.索馬利亞首都恐攻落幕 25死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785523?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回應:這是摩加迪休第二次受到恐怖攻擊。2星期前才發生嚴重的炸彈攻擊,造成至少358人喪命,為索國歷來傷亡最慘重的類似攻擊。奇怪的是,伊斯蘭極端組織「青年黨」只宣稱前者的案件是他們有參與,後者則未正式表態。該恐怖組織不斷發動恐怖攻擊,不僅威脅索馬利亞總統穆罕默德˙法馬荷,也恐將打擊脆弱的聯邦共和國體系。

睿仁:
1.加泰危機 西國地方首長觀點不同
https://goo.gl/5GZQBw
回應:瓦倫西亞與加泰隆尼亞文化相近,自然會比較支持加泰隆尼亞。北方的巴斯克地區則與西班牙差異甚大,甚至曾推動獨立運動。兩個地區或許都想藉加泰危機向西班牙政府施壓要求更多關注,此外,許多地區相繼反彈,顯示西班牙內部分化持續加重。
2.甘迺迪暗殺事件 謠言仍不會平息
http://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1774066
回應:事件發生當時調查都沒有下落,現今要找出真相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此外公布的資料應該不會減少陰謀論,一來是信者恆信,公布多少資料都不會改變陰謀論者的觀點;二來川普尚未公布所有資料,有些關鍵或許尚未被公布。

今日醒報閱讀心得:
睿仁:3版「15篇選文出爐 《台灣通史序》遭剔除」報導討論「番」這個字是否有歧視意味很有趣,過去曾聽過,猶太人的「猶」是否要用犬部這個字而引起不少辯論,很多時候有意見的反而不是當事人。
啟梅:3版「15篇選文出爐 《台灣通史序》遭剔除」因開山撫番而廢台灣通史序有以偏概全之虞,另外2種可能性很政治化,也令人省思歷史都是由勝者書寫的說法。
晏如:4版「打擊假新聞! 臉書發布『媒體指南』」臉書發表媒體只能還滿特別,希望真能有效防治假新聞氾濫。
進安:4版「打擊假新聞! 臉書發布『媒體指南』」臉書確實很多假新聞,媒體指南或許是個不錯的因應措施,但是否行得通也得多留意。
有勝:8版「獵殺心裡的慾念 我看《獵殺星期一》有感」影評簡潔有深度,讓人省思人性問題。

週末學習心得:
楊蕓:閱讀《人人都能上手的資訊圖表設計術》設計團隊改造國健署十大癌症報告書的案例,希望之後解讀官方資料時也能派上用場。
晏如:讀《世界變得更美麗》學習用心去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
啟梅:觀看《唐紅的戀歌》其中以花牌貫穿整個情節很有趣。
羿菲:逛旅展,主辦單位邀請各國的表演團體,看了幾場不同國家的演出後,學習觀察各國的文化特色,如日本表演以年輕女子團體為主打等等。
有勝:參加溫小平老師的寫作課,精進自己的寫作能力,強化聯想力。
進安:觀看其他網路新聞的運作方法,盼改善自己的剪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