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之爭 再現「焚書坑儒」? (蕭思源)

蕭思源 / 自由業 2017/09/10 13:35 點閱 676 次
文言文由淺到深,難易有別,最好視學習者需要,多列一些輔助閱讀的參考教材,也可視個人學習興趣增或減。
文言文由淺到深,難易有別,最好視學習者需要,多列一些輔助閱讀的參考教材,也可視個人學習興趣增或減。

最近看到欲降低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比例意圖飽受各方質疑是表面話題,其實想靠著減少幾篇文言文教材就想切斷兩岸歷史上、文化上相連的臍帶,是異想天開,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高中國文課綱幾篇文言文教材,不過是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初識而已,如果連這一點點文化涵養也都不要,我們的社會將變得粗俗而不自知。

經常見兩岸官方、民間互動交流,對方身分無論是主是客,一般都能侃侃而談,應對自如,在言詞上占盡優勢,反觀我方人員,常是支支吾吾,拙於言辭表達,或是搔首翻白眼,故做苦思狀,人家爆笑還自以為幽默。

其間的差別,就在於文化素養。如果我們自知不足,還想降低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所占比例來遮短,會被以為隔了台灣海峽,我們想自己關起門來玩。

事實上,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該占多少比例?也根本不是可以討價還價來解決的問題。國小、國中、高中一脈相承,循序漸進,甚至連學齡前也都如此,各有其學習進程。課綱文言文教材自然要視其年齡、學習能力與社會環境等做整體規劃。課綱選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定有其代表性。

文言文由淺到深,難易有別,最好視學習者需要,多列一些輔助閱讀的參考教材,也可視個人學習興趣增或減。因此,課綱何必要硬性規訂文言文篇數在一定比例之下?別以為減少文言文篇數就可以限制學生學習,實在是太過天真且倍極無聊。

大幅降低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所占比例,到底能為台灣社會贏得甚麼?只不過是再現「焚書坑儒」翻版,遂了某些見不得人的目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