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比例、草率選文 激怒國文老師

楊蕓 2017/09/05 19:09 點閱 17405 次
圖說:前中山女高、北一女國文老師段心儀認為,「因材施教」最重要。(photo by PEXELS)
圖說:前中山女高、北一女國文老師段心儀認為,「因材施教」最重要。(photo by PEXELS)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面對十二年國教國文課綱的文言文比例可能調降至30%,身處教學現場第一線的老師大多無法接受,前中山女高、北一女國文老師段心儀痛批,教育部根本無視教師準備教材的努力,也預設學生沒有能力學好文言文;全國幼教家長聯合總會會長蘇祐晟也質疑課審會成員的正當性,認為無法如實反映老師意見。

「國文老師徹底被激怒了。」段心儀表示,為了讓學生能充分理解文言文,許多國文老師都會自發性組成跨校、甚至跨科的共同備課小組,蒐集各方資料、交流教學方法,如今教育部打算調整文言文比例,甚至連選文都大肆改版,「老師們這幾年的努力不是都白費了?」

蘇祐晟也批評由網路票選選文太過草率,他說,既然課綱強調適性學習,就要給老師彈性選擇教材的空間。段心儀補充說,篇數已經比以前少了,而網路推薦10篇選文中,還有6篇是大家不熟悉的古文,而像「出師表」、「師說」、「蘭亭集序」等經典古文卻都被刪除,這也讓第一線老師無法接受。

段心儀說,教育部不能預設學生學不了文言文,就用降低比例的方式「不讓他們學」。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如何讓學生國文程度不要持續低落,是老師的責任,且「真正有權力決定有沒有能力學的是學生,不是官員。」她說,若學生沒有能力讀,不是直接把教材砍掉不要教,而是老師要思考如何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吸收。

「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每年教的東西都會不一樣。」段心儀分享自己的教學方式說,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以文言文為例,除了要考量學生的能力基礎與背景,還有教學時的時空環境,也可以試著融合社會議題。她說,先引起興趣,學生會發現文言文並沒有距離那麼遙遠,「教學其實也是一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