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教育部近日審訂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綱,然而文言文選文比例及票選10篇選文的適當性,引發各界討論。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林淇瀁(筆名向陽)24日與多位學者召開記者會,反對課綱審訂淪為意識型態之爭,支持教育部大幅調整12年國教國語文課綱。資深作家、東吳大學退休教授張曉風受訪時表示,文言文教育仍有其必要性,但建議能選淺近明清、民國時代的文章,且提高國語文教學預算,與訓練教師的創造力。
教育部課審會高中分組會議針對文言文選文提出甲乙兩方案,甲案是不列選文;乙案則是由現行20篇下修到10或15篇,並經網路投票選出10 篇推薦選文。然而推薦選文結果公布後,選文適當性備受外界爭議,例如蔣渭水的〈送王君入監獄序〉,被批評涉及描寫嫖妓;阮蔡文的〈大甲婦〉,其中文句「土番蠹爾本無知」,遭質疑是歧視原住民。
向陽表示,推薦選文只是「建議」,是否會採用都還沒有下定論,針對選文引發各界「意識形態」爭論,已經搞錯方向。
比例、選文非重點
對於文言文比例與選文爭論,清大台灣文學所退休教授陳萬益認為輿論已經失焦。他說,台灣閱讀素養落後是因為長期僵化的語文教育體制,扼殺學生學習興趣。陳萬益認為,搶救孩子語文能力,最根本的是要「解放僵化的升學主義」,而非一直聚焦在選文比例問題。
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表示,課綱不應是古典與現代之爭,語文教育應是要讓高中生畢業後,懂得運用自己的語言,而不是要讓他們成為語文學者。
近日輿論將選文爭論導向政治意識形態之爭,台灣文學學會認為太過簡化。學會呼籲,學生才是課綱的主體,應以提升語文學習興趣為目標,與文言文比例、政治意識形態都無關。
選文應精實
台灣文學學會強調,支持教育部大幅調整12年國教國語文課綱,並不代表主張完全刪除文言文,而是選文應「精實」。至於選文依據,陳萬益表示,考慮元素很多,不只要經典,還要看文章能提供給學生什麼,這些都需要更詳盡的討論。
資深作家、東吳大學退休教授張曉風受訪時表示,文言文教育仍有其必要性,但建議教育部選文時能以淺近時代的文章為主。她補充,從國家教育預算編列就能看出語文較理工科不被重視,要增進學生的國語文能力,除了增加語文教育預算,還要提供教師訓練管道,增進教師創造力,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