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楊永年教授上月20日投書《中國時報》,提到蔡英文總統29日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時,曾特別要求即時提供民眾最新颱風資訊,但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網路資訊上的災害情報站上,災情看板卻完全沒有資訊,更新時間還停留在28日,讓人傻眼。
的確,從這個空白的網頁,看見公共行政改革推動「開放政府」(open government)幾個心理難處。首先,「我說破了嘴你也不會懂的」:「資訊」在前網路時代是構成專家的重要元素之一,因為專業不對稱的關係下,民眾與專家之間的溝通,由專家所生產出來的資訊,一般人大多數是看不懂。
然而,因這專業不對稱的存在,許多專家也會打從心底生出過去被網友譙翻了「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背後的潛台詞():「這政策專家們也想用幾句話解釋給您聽,(我怎麼說你都聽不懂啦),還是交給我們專家來作吧!」相信說了民眾也不會懂的是一種心態。
個資保護成藉口
其二,「民眾知道太多會很麻煩的」:課責(accountability)的基礎是資訊透明(transparency),但是被課責者會有隱藏資訊的「道德危機」(moral hazard)行為傾向,政府的作為如果真的鉅細靡遺地攤在陽光下,理論上是透明政府應該追求的目標,然而,這些資訊如果事先知道有可能之後會被拿來進行外部課責,機關從首長以降都會對無限制的開放資訊有所疑慮。
因此,不想被課責但是面對開放政府的壓力,無限上綱至「個資保護」就成了最有力的護身符。
說、做難同步
其三,「做就對了,別光說那些有的沒的」:前幾天看見一個美食節目,由明星燒菜,飯店主廚們抽籤幫忙不同明星組合,有趣的地方是,主廚們不可以說話,只能手作幫忙!
行政的工作繁瑣細微,一個行政人員的養成,大約95%的時間都在學習「做」而不是「邊做邊說」,行政人員要養成一面把事情作好,另一方面要同時像美食節目主廚邊作邊說的能力,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災防這樣的工作,時間是有限資源,救人與說清楚怎麼救人就是無法同步。
公關資源匱乏
其四,「單位媒體公關的人力不足啦」:一個政府機關的有限人力物力,通常會被配置到最容易出問題的業務上面,這種因為業務需要的資源配置概念,基於前面三個理由,很少會把溝通當作一個重要的業務項目。
事實上,災防的資訊分享,起碼要有:公關策略擬定、資訊蒐集與儲存、資訊解碼與再製、資訊分享與回饋分析等專業的步驟,這些東西絕對不是在新聞公關與國會聯絡之外,再找一個網路小編就可以完成的,公關的資訊操作是需要資源的。
資訊公開提升民智
後網路時代的公共管理者,必須體認到網路上「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無限可能,藉由網路資訊的公開,刺激並且獲取網民集體智慧的協助,讓許多過去難解的問題得以解決。
再加上民主治理的理念重視民眾的自主行為,而結果課責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依賴民眾主觀判斷的狀態下,以資訊公開啟動民間集體智慧協調行為與匯集運作和評估資訊,反而是網路資訊時代提升公共管理品質的利器,當然,從心態的檢討開始,是推動開放政府最重要的一小步。
最後,或許,一位香港新生代的學者在最新一期的《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發表一篇「群眾外包的政府」(Crowdsourcing Government: Lessons from Multiple Disciplines;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10.1111/puar.12808/abstract)的論文,可以讓傳統的公共管理者應用網路資源強化業務作為的心境能有所改變。
因為,由網路所結合的「烏合之眾」,將會成為未來政府在有限資源下,公共政策設計、執行與評估的最直接與重要的夥伴,開放政府的目的絕對不只是反貪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