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改造法人 注50億元聚研發能量

鄭羿菲 2017/07/24 19:23 點閱 19973 次
經濟部長李世光24日回應「2017工總白皮書」的建議,打算4年挹注50億元整合轄下法人的科技研發能量,讓技術撐腰企業。(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經濟部長李世光24日回應「2017工總白皮書」的建議,打算4年挹注50億元整合轄下法人的科技研發能量,讓技術撐腰企業。(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全球經濟產業已從製造業轉型為科技研發,對此,經濟部未來4年將投入50億元,跨法人成立平台匯聚研發能量,帶動13個領域產業創新成長,擺脫代工模式。經濟部長李世光24日在記者會上說,將從16個科技研發法人開始,由工研院、資策會與外貿協會領軍,鎖定人工智慧、區塊鏈、自動駕駛及精準醫療等國際經濟趨勢進行研發,帶動產業革新。

「未來的產業關係,必須跨領域整合發展。」工業總會20日對外公布「2017年工總白皮書」向政府的經濟發展提出建言,其中在「產業發展單元」部份,特別呼籲政府應該打造跨法人、跨領域的合作整合平台,並以人工智慧媒合我國優質產業的優勢與技術,結合台灣具獨特優勢的製造業隱形冠軍,聯手跨業發揮軟硬體結合的綜效,開創國際市場。

李世光在工總發表白皮書的4天後,24日在記者會上正式回應說,回顧過往40年經濟部轄下法人都專注於單一產業的研發、輔導,對台灣經濟也具有卓越貢獻,但國際上經濟產業的發展都不再侷限於單一產業,如自駕車、共享行動服務、精準醫療、智慧電網等,都得結合複數產業才能發展出來。

李世光舉例說,Nike以3D列印、自動化生產及平價訂製,打破製鞋業規則;BMW依客戶訂製需求,彈性生產系列車型;Google翻倍投入近140億美元研發經費,而市值從3910億美元成長到5790億美元,這些都是國際產業經濟模式的改變,因此經部轄下的法人也必須跨領域研發,「凝聚法人研發資源替產業撐腰,希望再創新經濟時代,帶領台灣經濟往前行。」

其實,過去也有經濟部法人結合產業研發出新的具競爭力產品,包括工研院量測中心及材化所結合企業發展智慧感知衣、工研院結合廠商研發「行動化視力檢查服務系統」,提升醫師眼部及視網膜疾病的診斷效率等。

「預計在9月前先整合16個科研發人,並在年底前複製相同模式、完成盤點整體法人所掌握的技術,納入『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ISP』串聯,形成創新研發協同網路。」經濟部技術處代理處長羅達生說,此創新策略是將研發法人約1.2萬名研發成員的技術能量,透過平台更進一步連結研發晶片、軟體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