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畢業季,畢業典禮是重頭戲。近年來,畢業典禮從國外吹進一陣「名人風」,校方邀請名人在畢典上致詞,希望能以一段「振聾發聵」的演講,送給學生做為離開校園後的禮物。
致詞中途離席挨批
這個用意原是好的,不過,卻也常常因為演講內容不見得能吸引學生,或者因為學生的紀律不理想,反而引發對立,讓演講者不滿、學生不耐,學校也很尷尬、為難。
日前,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在出席金門大學畢業典裡致詞時,發現台下竟有一大半學生離席,這讓他怒不可遏,直接教訓學生沒有禮貌、不懂得尊重人,直言「沒有大學生的樣子。」
受不了禮堂太熱?
李家同的這番責備,引來不同立場的辯論。有人認為,演講者應該要檢討,是不是自己講的內容不精采,才會造成大家紛紛離席;學校家長則為李家同和學生緩頰說,不是演講不夠精采、也不是學生失禮,實在是禮堂空調不足,學生都熱壞了才會不得不先走。
但是老師、家長和來賓不也都是在同一個空間裡嗎?而且不少師長更是全套正式服裝,如穿西裝、打領帶之類的,他們為什麼可以待得下來呢?難道他們不會怕熱嗎?
穿短褲拖鞋參加畢典
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前政務委員葉欣誠,日前在臉書上貼出照片指出,學生穿著夾腳拖參加畢業撥穗典禮;還有人穿短褲參加畢典,只見學士袍下一雙腿晃來晃去。無法認同眼前這個景象的他感嘆,目前台灣教育的狀態就是「學校不要求、教師不發言」,而學生也覺得沒有關係。因而亂象頻出。
學校的回應則是「不忍苛責」,因為畢業典禮前連日大雨,學生的穿著雖不合宜,但應該也是不得已之舉。看來學校也覺得這種行為不妥,但體諒學生就不多說了。
問題是,如果學生真的重視畢業撥穗,「連日大雨」這個問題無法解決嗎?帶雙正式一點的鞋子和一套服裝,典禮前換上不就得了?有那麼難嗎?或者,趁著雨小,提早出門不也一樣可以正式上場?
學生心態是關鍵
問題不在於大雨或是演講者的內容不夠精采,而是學生不重視畢業典禮,往前推,或許有不少學生根本是對畢業無感。為什麼無感?可能他在學校也並沒有付出太多心力,對他而言,校園生活只是一段模模糊糊、無關痛癢的日子吧!若是紮紮實實地經歷了「4(N)年寒窗」,終於等到了畢業的這一天,那必定會有一番強烈的感受與感動,怎麼會用這麼輕忽甚至輕佻的態度,面對畢業典禮的種種呢?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日前表示,畢業典禮的主角是學生,所以應該要以學生為主。這句話其實有一體兩面的解讀方式,從廖俊智以及學生的觀點來看,畢業典禮的安排應該讓學生可以自由表現;另一方面,既然學生是主角,當然就應該學習負責任、學習從尊重自己開始到懂得要尊重整個儀式。
畢業典禮是校園與職場間的聯結,如果一個大學生到了畢業典禮還這麼任性、自我,確實如李家同所說的,未來社會的挑戰只會更大、更嚴峻!(彭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