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頌版《望春風》─法籍提琴家多堤庫赫留下驚嘆號 (簡秀枝)

簡秀枝 2017/05/24 15:04 點閱 973 次

把國際級小提琴家帶到國家演奏廳,做近距離互動,多堤庫赫(Nicolas Dautricourt ,1977-)自信詮釋經典與當代曲目,非常物超所值;告別安可曲中的香頌版《望春風》,讓大家在驚喜中,預示著明年再見⋯。

黒色襯衫西裝長褲,多堤庫赫連續穿著同樣衣褲,完全平民裝扮,連皮鞋都看不到一點光亮。然而,簡樸中,難掩帥氣,褐黃帶點斑白的濃密頭髮,微微上揚的嘴角、眉宇,沒有刮乾淨的鬍渣,襯托出他立體的臉龐,尤其,濃得化不開的演奏深度,加上款款深情,有著不必言說的「法式浪漫」。

為創新突破而演奏

開場曲子都是巴哈的《a小調無伴奏奏鳴曲》,多堤庫赫沒有刻意背譜演出,大喇喇使用譜架,原來這首曲子,是應票房考量,必須先拉些觀眾熟悉一點的曲子。然而,大家都知道,多堤庫赫的重點,不在無伴奏的巴哈或易沙意,他完全精於冷門的當代創新曲目,換句話說,他不是為「悅耳」而演奏,而是為詮釋、推廣當代作曲家的鬼靈精怪而演奏,展開他藝高人膽大,自信有料的演奏神采。

連續幾晚,他夾著著名酒商Bernard Magrez慷慨借予的1713年「Chateau Fombrauge」名琴,在演奏當代作曲家曲目時,故意壓扯,拉出像殺雞割喉的沙啞聲音,令人起雞皮疙瘩。然而,這正是當代作曲家們急於跳脫經典大師窠臼,賦予更多當代性,衝突對撞、撕裂糾結的新式「天籟」。

「面具」才是主角

以第2天晚上為例,多堤庫赫演奏杜布農(R. Dubugnon, 1968-)的五張面具,作品10b。他在演出該首當代曲目前,花了許多時間作解釋。然後,琴弓往弦上一拉,帶出很難入耳,卻又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來,大家瞪大眼睛,豎直耳朶欣賞。該首由兼具法國與瑞士國籍的杜布農學生時期作品,創作於1994-95年間。本來是寫給雙簧管獨奏會後來改編為小提琴獨奏版。

根據作曲家杜布農的早年背景說明如下:「我從友人收藏的面具掛飾開始,他為每一面具寫下一首小曲。第一首FauneFlorentin 是一個微笑的牧神面具;第二首Masque de Pompei描寫一個在龎貝古城廢墟中被發現的神秘蓄鬍面具;第三首Arlequin, parce qu'il est triste (傷心的小丑)寫的是一個來自威尼斯的寂寞小丑面具;第四首D'emons Indiens 描寫三隻不同的印度/印地安惡魔;一隻來自印度,另一隻來自圖博,以及一個來自美國易洛魁聯盟部落的印地安面具;最後,Masque Etrusque 描繪的是一個伊特拉斯坎,在葬禮時使用的面具,散發出詭異而邪惡的魔性⋯。」

原來,該首曲子,音樂是基礎與陪襯,音樂?的面具影像與面具想像,才是主角。

粗糙、不協調的音符中,是有故事要說的,多堤庫赫用琴弦說他作曲家朋友的故事,也說他朋友的朋友、面具背後的故事,仔細聆賞下來,果然音樂中有畫面,畫面中有音樂,至於和不和諧,動不動聽,就留給現場觀眾自己品評了⋯。

民謠拉出法式延伸

還好,第2天安可曲中的法國香頌「枯葉Les Feuilles Mortes」,是很多人的共同美好回憶,總算讓整晚「不怎麼悦耳」的音樂會,還是有法式香頌與回憶。

第3晚的告別安可曲,多堤庫赫更具誠意,他一面讚美在台灣買iPad 好便宜,一面帶著新買ipad與剛下載的《望春風》演唱版譜子上台,然後,閉著眼睛,深情中拉奏起台灣民謠《望春風》,間奏中,盡是他的法式延伸,聽得觀眾如痴如醉,成為不折不扣的法國味香頌版《望春風》,讓大家開心不已。

連續聽了多堤庫赫3場中的2場音樂會,讓我對這位法國音樂才子,佩服不已,果然,江山代有才子出。

自信流露、親切互動

也許多堤庫赫醉翁之意不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巴赫與易沙意無伴奏曲目,但他用充滿自信的方式,把2位大師作曲家的傳統經典,拉奏出自己的風味,給人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尤其易沙意曲子,非常動聽。多堤庫赫駕卸手中老琴的絕活音色,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充滿自由感演奏方式,是他很大優勢,不論在速度、強弱,甚至斷句,都有他的一套自在。這是位難得的青壯派音樂家,才43歲,這麼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要什麼,相當相當難得。

還有十分與眾不同的是,多堤庫赫喜歡在曲子與曲子之間,對著台下觀眾說話,親切的像話家常,談曲子背景、作曲家特點、與他的關係、他的感受⋯,像是場家庭式的私人音樂會。對話中忍不住聳聳肩、擠擠眼、扮個小鬼臉,親切如鄰家大男孩。

有了香頌版《望春風》的抒情婉轉印象,多堤庫赫在台北留下驚嘆號,預示著大家期待再相會的切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