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地產商合作 古蹟教堂竟拆除

陳玨明 2017/05/04 16:04 點閱 21010 次
香港佑寧堂於1994年慶祝150週年紀念,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其後把聖所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物。(photo by 網上圖片)
香港佑寧堂於1994年慶祝150週年紀念,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其後把聖所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物。(photo by 網上圖片)

【台灣醒報特約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城市發展圖利,連信徒聚會之處都難逃被改建為豪宅的命運。位於香港島的佑寧堂,兩個逾60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佑寧堂聖所及鐘樓,將難逃拆除的命運,教會與地產發展商合作的重建計劃,將於今年9月動工。地產商與教堂合作的發展模式,如果被公眾接受,日後勢必有更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教堂,面臨重建威脅。

香港佑寧堂最早由倫敦傳道會於1843年建成,最初期位於荷里活道,輾轉遷至士丹頓街,1890年再遷至現時堅尼地道位置。聖所原來屬維多利亞哥德式建築設計,但二次大戰後教堂被夷為平地,由於在1955年重建時因資金不多,故採用較簡約設計,亦因以「鹹水」興建,帶來結構問題,約10年便需要整修一次,故教堂確有重建必要。

有關佑寧堂的重建項目,其實於1997年已獲批准,當時計劃是與發展商恒基合作,發展成包括教堂和45個住宅單位的項目,並拆除在今年初被確認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聖所及鐘樓。

而重建後的新聖所,將採用半透明玻璃作外牆,堂內石柱仿二戰前佑寧堂設計,延續哥德式建築風格,同時引入自然採光,頂部可開合達到自然通風,是一個包含環保元素的玻璃教堂。新堂樓將高約11.5米,較原本的8.5米高。

不過,香港佑寧堂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教會,重建也備受關注。雖然在重建過程中,教會承諾會盡量保留舊教堂元素,包括巨型木造十字架等,聖所內逾百年歷史、於二戰時僥倖未被拆毀的紀念碑及教堂基石亦會保留,但畢竟是具歷史價值的建築,被拆除定會令人感到可惜,而教會與商業機構合作發展的模式,也被質疑是不倫不類。

根據香港現行政策,港府只以象徵式地價釋出土地,供教會等團體興建教堂,原意非讓教會賺取金錢,惟有教會人士認為,在欠缺資源下難以提供服務,如此的發展方式,正好可以補足,把收益撥作服務用途。

然而,此例一開,其實也會令更多具歷史價值的教堂面臨重建威脅,因為這些教堂多位於黃金地段,土地有價,也令教會自然成為地產發展商拉攏合作的對象。而今天香港的土地問題,亦令教會的使命,由「建天國於人間」變為「建天國於豪宅之間」。

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