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起床怨關節痛 小心幼年關節炎

林亭妤 2017/04/20 20:39 點閱 22822 次
馬偕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高羽璇指出,「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早上起床後會關節疼痛,但隨著活動後會漸漸改善不適現象,家長需多注意。(photo by 本報資料照片)
馬偕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高羽璇指出,「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早上起床後會關節疼痛,但隨著活動後會漸漸改善不適現象,家長需多注意。(photo by 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綜合報導】孩子早上起床後總是會抱怨關節疼痛?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高羽璇20日指出,他們可能是罹患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馬偕營養師鍾政玲特別提醒,因患此疾服用抗發炎藥物而造成的骨質疏鬆、葉酸缺乏等問題,需攝取小魚乾、深綠色蔬菜等食物補回。

3歲以上的孩子通常已有能力清楚表達對疼痛的感受,高羽璇20日在記者會中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不斷抱怨關節疼痛、或有走路步伐不穩、跑步姿態歪斜等情況,且現象持續長達1個月,則需排除可能不是短暫的腳酸或身體不適而已,應考慮是否為關節炎,以免延誤就醫影響日後行走能力。

「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主要侵犯16歲以下的青少年,在過去稱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發生率約為每10萬名中有5人,男女比例相當,全台每年新增病例約200多人。

高羽璇說,患有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的病童在早上易有晨僵現象,剛睡醒時關節活動會特別不順,但隨著起床逐漸活動後反而會慢慢改善不適現象,「與運動受傷後需要更多休息完全相反,家長可以此為觀察標的。」

因罹患此疾者多為小孩,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鍾政玲提醒,病童還處於成長發育階段,但容易因服用抗發炎藥物後造成葉酸缺乏、電解質不平衡或骨質疏鬆等問題,因此需透過攝取奶製品、小魚乾等高鈣飲食補回鈣質;多攝取深綠色蔬菜、黃豆製品以增加葉酸吸收;以及補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等各式魚類。

此外,鍾政玲表示,同時也要均衡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牛肉、豬肉、羊肉等,並多曬太陽補充天然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