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緊張易「僵」 路人助扶一把

林亭妤 2017/04/10 16:50 點閱 20889 次
民眾若在路上遇到出示「巴金森關懷小卡」、無法行走的患者,可協助他們移動到安全的地方,並通知背面的緊急聯絡人。(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民眾若在路上遇到出示「巴金森關懷小卡」、無法行走的患者,可協助他們移動到安全的地方,並通知背面的緊急聯絡人。(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巴金森病患者會忽然站立困難、無法行走,若獨自出門在外發生症狀,最需要路人熱心扶一把,並通報其家屬。」巴金森之友協會理事長吳瑞美、台大物理治療師陸哲駒10日都指出,巴金森患者只要一緊張又逢藥效消退,很容易出現「木頭人」般的凝凍現象,民眾若在路上遇到這樣的患者,應盡量協助他們移動到安全的地方休息。

巴金森病為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肇因於腦內多巴胺神經細胞死亡,多巴胺分泌不足,而致出現自主性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會出現顫抖、動作緩慢、步態異常、平衡受損等症狀。台大醫院10日舉辦「舞動巴金森」活動,於表演台上可見只要有按時服藥的巴金森病患者們,雖然微駝著背,但行動都可跟常人無異,打拳、跳舞樣樣來。

台大物理治療師陸哲駒說,醫學上直到現在都還無法很明確地說出「哪些人會得到巴金森病」,也因此巴金森病很難做早期預防,通常都是等到患者出現上述症狀後就醫檢查才確診,此時病程一般都已到達1期以上。

「患者若獨自外出時正逢藥效消退,加上經過人多的地方引發緊張感,很容易出現如木頭人般的突發性『凝凍』現象。」台大巴金森中心主任暨巴金森之友協會理事長吳瑞美表示,一般大眾對於巴金森病還不甚了解,患者若忽然行走步態異常、僵硬跌倒想向路人求救,路人或許會有心防,或不知如何幫助。

一名已罹病15年的病友王秀珠女士受訪時就說,曾有一次她在離家僅10分鐘的地點病發,當時她癱坐在路邊無法動彈長達半小時,有熱心婦人經過想幫她,但卻擔心是詐騙而不肯協助打電話通知病人家屬,最後在婦人的攙扶下,走了半小時回到家中。

吳瑞美對此提醒,台大與協會有合作推出「巴金森關懷小卡」,上面附有簡易疾病說明與緊急聯絡人電話,民眾若遇到出示小卡的巴金森病友,應盡量協助他們移動到安全的地方,並通知小卡上的聯絡人,「簡單的幾個動作就能幫助患者,避免他們因突發性的動作障礙而遭遇更嚴重的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