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建築或古典音樂的人,一看到巴黎愛樂廳(Philharmonie de Paris)定會流口水,感到羨慕又嫉妒。
羨慕的是,拜科技之賜,建築師們異想天開的一個想法,就是能夠透過電腦繪圖,呈現在真實世界。而各項複合材料,把電腦繪圖化夢想為成品,巴黎愛樂廳就是明顯例子。
音效、空間人性化
嫉妒的是,大家都能蓋音樂廳,但各地所見的美侖美奐音樂廳,大都淪為繡花枕頭,唯巴黎愛樂廳包辦了音樂聆賞者所斤斤計較的音效音質與空間人性化。目前已被英國聲響研究所前主席卓科.確斯評選為「世界十大音響效果最佳的音樂廳」,表?一樣受肯定。
台灣馬勒恊會一行人為馬勒音樂到了巴黎愛樂廳,結果大家眼睛為之發亮,耳朵為之清朗,心情服服貼貼,開心滿意不已。
外型摩登 內廳重聲學
這座由著名法國知名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所打造的建築,於2015年1月完工,音樂廳外型流缐摩登,馬上成為全世界焦點。彷彿是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一路下來,風起雲湧的建築「解構主義」下,擁有無限新可能。
建築物的外觀,由金屬和玻璃包覆的外觀材料所發想打造,除了炫目新潮,產生的光影變化,神奇美妙。音樂廳內有2400個座位,牆壁及樓廳均以曲線設計,以加強聲音的傳遞。主廳採Bicameral Adaptable Concert Hall式做法,整座音樂廳,都具備聲學上的功能。
根據資料,這座已被全世界矚目的音樂廳,10年前的2007年,由法國文化及通信部等宣布打造,2015年1月落成。當時預計成本1億7千萬歐元,結果以高達3億8千萬元建成。
雖然建築師曾在開幕式缺席,用以抗議音樂廳未完工卻先開幕,引發政治考量的批評,但建築師的堅持與作為,更凸顯建築人讓•努維爾的道德良知,與專業執著,更被外界肯定與敬重。
格局小而精實
音樂廳採葡萄園開放設計,以舞台為圓心,360度向上擴散。不規則形狀的座位區,呈現小而精實的特色,縱深面積並不大,最深的地方也只有32公尺,但感覺溫馨而舒適。白色造型隔音牆,夾雜現代美術圖騰,當代感十足。與指揮對望的管風琴區,一改各傳統音樂廳裡管風琴設計的笨重嚴肅感,採取透明中帶灰白感的排列,細緻優雅。
其中最為人稱頌的是,幅射狀的音樂廳造型,音域平衡和殘響控制都很到位,讓挑剔的愛樂觀眾,嘖嘖稱奇,讚不絕口,被列為「世界十大音效最好」的音樂廳之一,外界一點都不訝異。
聲、光、感俱佳
聲音之外,視覺也棒,因為發想於建築界口中的「解構主義」示範區,與國際知名建築師楚米(Bernard Tschumi)打造巴黎拉維列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毗鄰而立,挺立在音樂廳周邊,映入眼簾的是拉維列特公園與自然為伍的無限伸展,綠園相伴,遼闊通透,幸福感十足。
不知道是馬勒《少年魔號之歌》的演唱太感人,或是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浪漫昇工太曲折,走出巴黎音樂廳已近深夜十一點,帶著倦意,但我們亢奮情緒猶存,相約一定要再來。因為在巴黎音樂廳聆賞音樂會,聲、光、感都佳,實在太享受了,值得一遊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