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日前到左營軍港為海軍例行年度大事:海軍敦睦遠航支隊啟程送行,同時主持潛艦國造案簽約典禮,象徵潛艦國造政策跨出第一步。她致詞時強調,國造潛艦確實困難,外界有些人不看好,但發展水下戰力是國防當務之急,如果因為困難就不做,國防自主就不會有未來。
潛艦具備潛航能力行蹤不易遭他國監控的特點,乃建立嚇阻性國防有聲戰力不可或缺的一環。但也正因為潛艦不易遭監控,不可預期性增加,深具攻勢意涵,成為高度敏感的武器系統載台。我國海軍數十年來爭取潛艦過程遭遇的阻力,遠比其他武器裝備來得大。外購潛艦屢屢不得其門而入,推動自製潛艦也就不可避免。
。
自主而後人助。但即使如此,潛艦國造也要掌握先進軍事科技,與相關產業體系研發暨生產能量的國家提供軟硬體協助。
國防科技產業與其他產業間最大差異在於產品精密複雜、零附件多樣少量附加價值高、供需交易具壟斷性,買主更只有政府,既是國與國之間的武器裝備交易,更深受國際政治變數影響,與一般商業交易不同。
相較以往執政者,蔡政府更加強調軍事投資與本國產業結合。「這當然是記取蔣經國、郝柏村等前任軍政首長主導下,經國號戰機研製專案等前車之鑑。」但與產業攜手,執行層面很難擺脫外界對綁樁、圖利特定廠商的政商利益輸送等質疑。
歷任三軍統帥中,以蔡總統對國防事務最為陌生,甚至不如以國防立委打出知名度的陳水扁,蔡總統就職以來其幕僚們竭力利用各種場合關心國防事務與國軍基層。只是政策宣示多淪於口惠。
譬如國防部爭取為國軍地面部隊戰鬥支援兵種單位比照戰鬥兵種標準發放加給一事,屢次被行政院打回票;近來更欲拿退伍軍人終身俸與優惠存款利率開刀,助長現役軍人對生涯願景的不確定感和疑懼,連帶衝擊國軍轉型募兵制成效。
儘管軍事科技日新月異,但決定戰爭勝負最終因素還是「人」,自製或外購的先進高科技武器系統,若無與數量足夠的優秀職業軍人操作維修,不過是堆廢鐵,軍事採購更淪為無效投資。
前蘇聯獨裁者史達林曾云:「一個國家若在軍人待遇上精打細算,就是為下次戰爭賠款做準備。國家假裝關心軍人,軍人也假裝保衛國家!」若不以人廢言,三軍統帥與其幕僚切莫迷信船堅炮利,建軍備戰重硬體輕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