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綜合報導】「在異族的統治下反抗異族,在祖國的懷抱裡被祖國強暴。」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志工吳朝德27日引用詩人陳黎《二月》的詩句,歸結二二八事件的悲痛因果。曾在總統府、台北賓館等機關擔任導覽志工20多年的他,分享導覽秘訣就是「以小故事揭開大歷史」。前總統馬英九27日早上也到紀念館參觀。
葛超智史料鎮館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成立於199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發生50週年時正式開館,今年是紀念館成立20週年。擔任館長甫2年多的蕭明治說,感謝前人一棒接一棒的努力,尤其是前任館長陸續從各地蒐購美國前駐台副領事葛超智的相關史料,作為台北館的「鎮館之寶」。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被派駐台灣,他後來寫下的《被出賣的台灣》,成為重要史作代表。
溯游時光的說書人
現場幫民眾導覽的志工吳朝德,剛好與二二八事件同歲。從台電公司退休的他,原本大學唸的是行政管理系,由於個人興趣開始研究台灣史料,並在總統府、台北賓館、二二八紀念館等機構擔任文化志工,至今已20年餘。
吳朝德感嘆,二二八事件中有太多真相被埋沒、太多當事人保持沉默,就像小學時他聽到鄰居在談二二八,他回家問媽媽什麼是二二八,媽媽竟「臉色瞬間刷白」,把他拉到房間叮嚀以後不准再提。「我永遠記得媽媽臉色刷白的樣子,」吳朝德說,這正是促使他開始深究歷史的起點:政治意識形態擺一邊,從檔案、歷史文件中一步步拼湊台灣過去的身世。
歷史不能一刀切
「從人物的小故事揭開時代的大歷史」是吳朝德的導覽秘訣,他認為「歷史不能一刀切」,所以導覽時,他總會從日本殖民時期開始談起,並加入相關人物的野史軼事、豐富歷史的面向,像是日治時期醫師及民族運動者蔣渭水,其實在宜蘭老家有位元配,卻長期被外界忽略。他也強調,談二二八不能忽略日本殖民時期的影響,例如台灣人正因受過日式教育,面對國民政府的統治才會快速團結、起身反抗。
在二二八紀念日前夕,紀念館內參觀人潮絡繹不絕,有返國僑胞每年例行到紀念館參訪,也有來自日本東京的中學生參訪團。蕭明治指出,紀念館的國外訪客多來自中、日、韓三國,而館內輪值的65位志工老師也多能以流利的英、日文為訪客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