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壽民(中)、黃台生(右)、羅孝賢(左)21日召開「遊覽車安全與管理座談會」,檢討近年遊覽車事故的改善措施。(photo by 莊舒羽 / 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33/790/big/%E6%9B%B9%E5%A3%BD%E6%B0%91%EF%BC%88%E4%B8%AD%EF%BC%89%E3%80%81%E9%BB%83%E5%8F%B0%E7%94%9F%EF%BC%88%E5%8F%B3%EF%BC%89%E3%80%81%E7%BE%85%E5%AD%9D%E8%B3%A2%EF%BC%88%E5%B7%A6%EF%BC%8921%E6%97%A5%E5%8F%AC%E9%96%8B%E3%80%8C%E9%81%8A%E8%A6%BD%E8%BB%8A%E5%AE%89%E5%85%A8%E8%88%87%E7%AE%A1%E7%90%86%E5%BA%A7%E8%AB%87%E6%9C%83%E3%80%8D%EF%BC%8C%E6%AA%A2%E8%A8%8E%E8%BF%91%E5%B9%B4%E9%81%8A%E8%A6%BD%E8%BB%8A%E4%BA%8B%E6%95%85%E7%9A%84%E6%94%B9%E5%96%84%E6%8E%AA%E6%96%BD%E3%80%82%EF%BC%88photo_by_%E8%8E%8A%E8%88%92%E7%BE%BD__%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_%282%29.jpg?1487666514)
【台灣醒報記者莊舒羽台北報導】近年來,遊覽車發生多次交通事故,讓民眾無法安心搭乘出遊,「改善措施是環環相扣的。」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長羅孝賢21日指出,駕駛人出勤前可以模擬飛行員標準,檢測酒量及精神狀態、消費者也要發揮同理心,觀察行程執行上的合理性。公路總局監理組副組長林義雄表示,交通部正在擬定將GPS行車導入法規,及運用科技進行車輛評鑑。
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21日在東吳大學舉辦「遊覽車安全與管理座談會」,廣泛的探討交通事故凸顯的課題,與會人士包括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長羅孝賢、交通部公路總局監理組副組長林義雄、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馬景仲、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黃台生、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曹壽民等7位學者。
針對交通部昨日說採取雙駕駛制度,預計228上路,「錯誤的命題就會引入偏差的答案,」羅孝賢批說,駕駛人力已經不足,務實面來說,連乘客坐10小時的車都會累,再加上台灣其實沒有像美國那樣跨越大陸的板塊需要雙駕駛,「應該是要在行程定點換手即可。」馬景仲也建議,景點除了遊客中心,應該也要設置舒適的駕駛人休息室。
黃台生則提出方向盤可以設置「即時警示」,駕駛開車途中想睡覺,多久時間沒有確切控制方向盤,代表駕駛有疲勞狀況或身體不適情形,遊覽車就會自動發出警鈴聲響,不僅可以提醒駕駛,乘客也可以知道駕駛人的疲勞問題,依情況做出因應措施,例如先定點停車,讓司機休息、請求道路救援等,這是一個短期內可以執行的措施。
「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羅孝賢說,人一直是最大的問題,在美國,司機有交通違規必須要上法庭,來強化駕駛的安全意識,反觀台灣則是到超商繳費即可。駕駛人的敬業程度,比如不得超速、情緒管理、生活自主管理方面,同樣都需要受到重視。
同樣是公共運輸,或許可以參照對飛行員的精神狀態要求標準來評估。 他也指出,這也同樣是對消費者一個機會教育,以同理心來審視旅遊行程,是否會對駕駛造成疲勞問題,以及願意用較高的價錢保障自身安全,而非選擇低價、密集的旅遊團。交通部提的改善措施,包括扣點紀錄、使用行車動態管理,以短期來看都可行,重點是「能不能真正落實」,以中、長遠期來說,教育、官員、民代、消費者與駕駛人間都要相互配合,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
林義雄也對於交通部檢討內容做簡單的說明表示,車輛評鑑部分,由於勞檢單位、公路單位等的人力有不足的地方,未來會用科技取代人力做資訊整合的紀錄,GPS設置也會導入在法規裡,至於工時制度,運輸規範及勞基法兩邊都會做法規上的調整,駕駛人力的缺口,各區的機關單位還是有在積極擴大徵才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