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古今水墨畫 吳學讓融合東西

莊舒羽 2017/02/16 21:53 點閱 18336 次
吳學讓孜孜不倦的創作,建構出「東方幾何」的藝術風貌。(photo by wikipedia)
吳學讓孜孜不倦的創作,建構出「東方幾何」的藝術風貌。(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莊舒羽台北報導】「吳學讓將幾何、線性、抽象融合到水墨的創作當中,形成了獨有的現代水墨文化。」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白適銘16日在記者會上感念地說,吳學讓一生跨越2個世紀,無一日停止對藝術追求的熱情,就是這樣孜孜不倦的創作,縮短了中國畫與西方藝術之間的巨大差距,同時貢獻優游古今的藝術價值。

「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是國立台灣美術館為呈現中國畫大師吳學讓畢生的藝術創作,委請他當時的學生-師範大學教授白適銘及逢甲大學教授鄭月妹共同策劃,展出250多件作品,包含傳統、現代繪畫、書法及篆刻、蠟染及陶瓷彩繪等。

「吳老師的創作並非停留在傳統,他想要讓創作擴展至世界的眼光,透過美彩,木作、陶瓷的藝術,讓感受的人用更多元化的方式欣賞作品。」白適銘表示,在吳學讓逝世後策展,除了傳達自己的感謝,也向研究美學或喜歡作畫的人,傳達這位跨域、跨現代藝術家的時代意義及價值。

一個畫家用畢生90年的時間,天天都專注於畫作當中,是什麼樣的原動力塑造熱情的源頭?吳學讓的二女兒在父親過世的前兩年,前進他的原鄉發現,那是一個落後的鄉下,吳學讓就住在半山腰上一座簡陋黑瓦的平房,遠眺青綠的大竹林,河川旁有小鴨小叢,加上當時每天穿草鞋去讀書或時常爬上屋樑上作畫,在土牆上塗鴉。

「父親一生奉獻給藝術並非偶然。」二女兒那時就明白,父親成長周圍的花草風光,就是他藝術生命的源頭。

吳學讓(1923~2013)來自中國四川,1948年畢業來台之後,每天投入教畫,他更參與5、60年代的現代化水墨運動,成為其中代表性畫家之一,以抽象性及渲染式,在線性、符號的雙向軸線不斷摸索,建構出「東方幾何」的藝術風貌。

「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策展」2月18日至5月7日,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