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青《做工的人》刻劃工地剝削現實

林佳楠 2017/02/15 18:41 點閱 23965 次
林立青幽默又世故,三言兩語、點到為止就能逗聽眾大笑。(photo by 林佳楠/台灣醒報)
林立青幽默又世故,三言兩語、點到為止就能逗聽眾大笑。(photo by 林佳楠/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從資深工頭轉當作家的林立青,首作《做工的人》2月初甫上市即賣掉7千本,熱銷程度連媽媽都不時刷手機關注,「你現在博客來排到第四名咧!」樂觀又世故、集各種衝突特質於一身的他是個基督徒,談及信仰的影響他說,「為他人代禱的能力會變成寬容的能量,去理解別人面臨的處境、壓力。」

工地書寫 沉重真實

林立青曾擔任十幾年的工地監工,他在書中寫到,每個工人50歲後都會開始病痛纏身,所以常得靠各種藥物過活,「過去在西部沿岸,師傅都知道:某些被稱毒品的藥物注射後再飲下烈酒,即可結束一切痛苦。醫生也會體面地開設死亡證明好讓家屬支領保險。」針對這些傳言,他卻從來不敢細問。

「他不做評價,但有立場。」勞工社運者、作家顧玉玲在推薦序中說,林立青的工地書寫,以「平視」的角度進場,觀察工人間性別、年齡、族群的差異,以及權力與關係的交互作用。資深記者、作家房慧真則認為,林立青「既在貧窮與闇黑的裡面,但又不全然在裡面。」他以弱勢勞工為題材,但並未見獵心喜,而是把他們當作「沉甸甸地、如實託付的生命。」

寫實文學與少女漫畫

這些觀察顯然不是過譽,在15日媒體茶敘現場,林立青望向熟識師傅的照片,不禁收起玩笑痞樣、閉上眼睛說,「我現在還記得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樣子、那下雨天又濕又冷的痛苦。」而他最喜歡的作家就是擅長社會寫實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以及台灣鄉土作家黃春明,但他也愛看《薄荷關係》等少女漫畫,原因是「人物鮮明、世界很單純」。

回憶
林立青說閉上眼睛還能想起,與其他前輩師傅在工地打拼的時刻。(photo by 林佳楠/台灣醒報)

信仰與寫作

家中雖信仰佛道,但林立青國中時期就因「耍叛逆」、想和父母不一樣而改信基督教。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教友看起來都很體面、友善,教會還常提供吃食、帶他們去郊遊,「媽媽都說上帝把我顧得很好,」林立青表示,母親受他影響,約在5年前也改信基督教。

「但是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的信仰很有限。」自認還是個工人的林立青坦言,有時看到身邊酒店工作者的遭遇,會很想改變他們,卻時常感覺無力,於是他靠寫作,記錄他們的生命樣態,但為了保護他們,姓名、地點等事實細節都經過變更。

出版《做工的人》的寶瓶文化企劃專員林歆婕說,雖然以前出版界也有類似取向的作品,但林立青不同的是,「他一直待在那個現場,他的觀察非常深入。」此書也邀請擅長人像攝影的賴小路拍攝林立青待過的工地、共事過的工人,呈現一幅幅總是存在、卻為人忽視的現實圖像。

書中圖片
《做工的人》書中含有大量攝影,由賴小路掌鏡拍攝林立青熟悉的工地師傅,攝影作品3/1起將在誠品敦南藝文空間展出。(photo by 林佳楠/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