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愛曝光資訊 常被冒用詐騙

林亭妤 2017/01/24 15:10 點閱 17563 次
民進黨籍立委陳曼麗(右2)24日指出,年輕人網路身分被「冒用」的比例最高。(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民進黨籍立委陳曼麗(右2)24日指出,年輕人網路身分被「冒用」的比例最高。(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民眾享有便利的高科技生活,但高科技犯罪也充斥在身邊!民進黨籍立委陳曼麗整理警政署資料發現,被「假冒名義」的詐騙犯罪受害者年齡,以18~23歲比例居冠。刑事警察局24日對此表示,年輕人喜歡曝光個人大頭照和身世資訊,最容易被歹徒「假冒」並詐騙其好友。

上個月甫成為網路詐騙受害者的立委陳曼麗,24日在「杜絕社交帳號遭盜用」記者會中指出,她先於臉書訊息中接收到家人詢問一串4位數的認證碼,結果1分鐘後發現手機Line軟體的資料竟然全數銷毀,且不只是她,許多民眾近期也發現Line被盜用,卻還糊里糊塗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何時「洩密」。

「隨著社群軟體越來越發達,民眾必須有這個認知:4位數的認證碼形同個人網路身分證,不能隨便亂給。」刑事警察局偵九隊隊長陳詰昌表示,歹徒可能已取得用戶的手機號碼並於其他裝置登入Line軟體,這時候只要能騙到受害者手機上的4位數認證碼,歹徒就可以利用受害者的Line去跟其他人周旋借錢。

陳曼麗強調,歹徒很聰明,利用社群軟體詐騙時都是「小額借款」,約莫3萬元的金額可能讓朋友相信只是「應急」用,最後就算被騙也不了了事,導致詐騙案件數與報案率不成正比。

資通訊犯罪管道以電信和網路為主,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副局長黃嘉祿指出,許多年輕人習慣使用免費的網路資源聊天、交友,個人名義、照片圖像容易被冒用。陳詰昌提醒,防範詐騙的動作必須確實做到,如:Line軟體中的「允許被加入好友」應關閉,「阻擋非好友訊息」則要打開。

刑事警察局詐欺犯罪中心最後表示,警方會從金錢匯入端(人頭帳戶)與領出端(車手集團)兩方面進行詐騙杜絕,去年移送了相關案件447件,破案比例約6成。陳曼麗呼籲,在不見真人面貌的網路平台上遇到借錢事宜時,最好直接打電話給對方確認,以免受騙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