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團隊與金屬中心合作,研發專屬於早產兒物理照護的築巢擺位床。圖為模擬圖。(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33/178/big/%E5%9C%96%E8%AA%AA%EF%BC%9A%E6%88%90%E5%A4%A7%E5%9C%98%E9%9A%8A%E8%88%87%E9%87%91%E5%B1%AC%E4%B8%AD%E5%BF%83%E5%90%88%E4%BD%9C%EF%BC%8C%E7%A0%94%E7%99%BC%E5%B0%88%E5%B1%AC%E6%96%BC%E6%97%A9%E7%94%A2%E5%85%92%E7%89%A9%E7%90%86%E7%85%A7%E8%AD%B7%E7%9A%84%E6%93%BA%E4%BD%8D%E5%BA%8A%E3%80%82%EF%BC%88photo_by_%E6%9E%97%E4%BA%AD%E5%A6%A4%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E4%B8%8A%E7%A8%BF.jpg?1484649271)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早產兒因過早脫離母胎子宮環境,常留下感官弱化、關節錯位、過敏體質等後遺症。為此,成大教授徐碧真導入早產兒出生後的物理照護知識,並由成大教授吳豐光與金屬中心進行產學合作,研發出專屬於早產兒的「築巢擺位床」,透過姿勢擺放支持,讓早產兒的體感可以正常發展。
成大工業設計學系博士林于婷17日在科技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會上指出,國人晚婚晚育風氣漸漲,中高齡產婦產下早產兒數也隨之增加,但目前針對早產兒的神經運動、體感發展等照護方式,完全仰賴護理人員的經驗。
金屬中心工程師陳貞勳受訪時表示,子宮內羊水環境可以保護胎兒的視覺、聽覺、神經運動、體感覺系統發展,但早產兒由於過早脫離子宮,有更大機率出現視網膜損傷、聽覺喪失、生長遲緩、體感失衡的後遺症。
「早產兒還未密合的髖關節若沒顧好,長大後更容易有關節外翻、長短腳等後遺症。」陳貞勳提醒,拇指外翻、左右臉不對稱等,都可能是早產兒出生後沒有妥善施力照顧造成的後果。
對此,成大工業設計學系特聘教授吳豐光與金屬中心合作,研發專屬於早產兒的「築巢擺位床」。陳貞勳操作時解釋,床位設計以28~40周的早產兒體重、身長為基準,結合壓力感測系統,只要護理人員移動早產兒時施力不對、或擺放時姿勢有誤,機器都會偵測並發出警訊提醒。
林于婷說,床位模型為蛋型,可以讓早產兒在接近無重力的床墊設計之下健康成長,使早產兒出生後仍感覺像在媽媽體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