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與飼主間的關係依賴親密,精神科醫師表示,遭逢等同摯愛家人的寵物過世,學習調適失落情緒也是現代飼主的一大重要課題。(photo by users Cristie Guevara on Public Domain Picture)](/system/assets/images/000/033/038/big/%E5%9C%96%E8%AA%AA%EF%BC%9A%E5%AF%B5%E7%89%A9%E8%88%87%E9%A3%BC%E4%B8%BB%E9%96%93%E7%9A%84%E9%97%9C%E4%BF%82%E4%BE%9D%E8%B3%B4%E8%A6%AA%E5%AF%86%EF%BC%8C%E7%B2%BE%E7%A5%9E%E7%A7%91%E9%86%AB%E5%B8%AB%E8%A1%A8%E7%A4%BA%EF%BC%8C%E9%81%AD%E9%80%A2%E7%AD%89%E5%90%8C%E6%91%AF%E6%84%9B%E5%AE%B6%E4%BA%BA%E7%9A%84%E5%AF%B5%E7%89%A9%E9%81%8E%E4%B8%96%EF%BC%8C%E5%AD%B8%E7%BF%92%E8%AA%BF%E9%81%A9%E5%A4%B1%E8%90%BD%E6%83%85%E7%B7%92%E4%B9%9F%E6%98%AF%E7%8F%BE%E4%BB%A3%E9%A3%BC%E4%B8%BB%E7%9A%84%E4%B8%80%E5%A4%A7%E9%87%8D%E8%A6%81%E8%AA%B2%E9%A1%8C%E3%80%82%EF%BC%88photo_by_users_Cristie_Guevara_on_Public_Domain_Picture%EF%BC%89-%E4%B8%8A%E7%A8%BF.jpg?1484128440)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現代人對寵物的呵護與依賴性日益趨深,但精神科醫師楊聰財11日提醒,也有越來越多人因為寵物過世而心痛難當,引發「病態性哀慟」,可能合併憂鬱症產生。精神科醫師洪嘉均表示,飼主多將寵物置於家人的地位,因此旁人的陪伴務必以同理心看待,最忌諱用「只是一隻寵物而已」的方式安慰。
據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10位國人就有1人飼養家犬或家貓。精神科醫師楊聰財11日指出,當寵物離世,飼主出現哀慟反應是正常且必經的過程,如:情感麻木、難過哭泣、沒有食慾、睡眠障礙、產生退縮行為、罪惡感等。
台灣成癮科學會秘書長洪嘉均受訪時也說,寵物在飼主心中的地位等同於無可取代的家人,更是情感寄託所在,當寵物離世時,心情無法很快平復是正常的。
「愛寵過世對飼主所造成的壓力指數高達63分,甚至100分,等級如同親密家族成員或配偶死亡。」楊聰財指出,因為死亡而產生的哀慟反應,一般只要經過身邊親友的傾聽陪伴、同理心支持,大多都能面對事實並度過;但若是合併患有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會逃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阻礙了哀悼過程進行,無法適應失落後的新環境而使身心失調。
洪嘉均提醒,有些飼主在平常連討論或想像寵物死亡都辦不到,這些人的創傷後壓力症狀更容易放大、過度憂鬱,親友平時宜多注意具有「重心過度放在寵物上、什麼事都離不開寵物」的飼主特質。
「但最忌諱『小題大作』的陪伴心態,」洪嘉均強調,親友的「它只是一隻寵物而已」安慰法恐適得其反,會對飼主造成更大打擊,必須以同理心看待該寵物的身分就如同飼主的家人、伴侶一樣,才是最好的陪伴。
楊聰財也說,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遭逢等同摯愛家人的寵物過世,學習調適失落情緒也是現代飼主的一大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