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暖化乾旱 中國鄱陽湖縮水了

莊瑞萌 2017/01/05 16:28 點閱 15041 次
大批候鳥每年都會到鄱陽湖。(Photo by Alastair Rae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大批候鳥每年都會到鄱陽湖。(Photo by Alastair Rae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中國最大淡水湖不敵氣候變遷,多處已出現乾涸見底。日前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公布鄱陽湖空拍照後發現,部分湖泊已乾旱成為陸地,甚至連人與動物都可以通行。研究人員指出,鄱陽湖部分地區乾旱成陸地,原因可能與乾季過長以及當地開挖取沙行為有關。

湖泊乾涸 人可行走

據《赫芬頓郵報》報導,鄱陽湖面積最大可達到4,400平方公里,比美國羅德島還要大。不過,從日前新華社公布的照片發現,部分地區因乾旱已變成陸地。EcoWatch網站甚至寫道,遊客可直接走在乾涸的湖泊,也可看到漁船擱淺或動物在原本湖泊區上吃草的畫面。

中國華東師範大學2015年的研究曾發現,從2003年起,鄱陽湖乾季時間已提早出現、時間增長,今年乾季更比往年提早超過50天報到。至於氣候變遷與採沙及三峽大壩興建等人類行為都是造成湖泊萎縮的原因。

當地政府為了避免事態嚴重,在2008年曾提議在連接鄱陽湖與長江的河道處興建一道水閘門,以便在乾季時引進更多湖水。官方公布報告也指出,該閘門可提高水位、改善水質以及有利船隻通行。

水壩加劇乾旱

不過,環保人士卻持不同意見,認為興建閘門只有益經濟發展,但卻可能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教授尚克曼指出,「當地官員在不了解問題起源的情況下提出了解決方法,但興建水壩只有經濟益處,卻可能帶來長期生態問題,」例如進一步切斷鄱陽湖對外連結後,將會讓乾旱狀況加劇。

科學家也指出,該計畫也可能改變湖泊原本的洪水脈衝,導致乾季時出現不正常高水位,恐讓許多鳥類棲息的溼地遭到淹沒。

候鳥恐瀕臨滅絕

據國際鶴類基金會指出,每1年約有50萬隻候鳥會到鄱陽湖,其中包括數量不到3,000隻的西伯利亞白鶴。

另外,建設水閘門也可能影響到包括江豚在內等瀕絕動物生存。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主要出現在長江、鄱陽湖與洞庭湖的江豚目前野外數量僅剩1,000隻,每年數量更以13%速度減少,估計未來5~10年將會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