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缺乏創新文化的組織喊創新?(陳敦源)

陳敦源 / 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 2016/11/22 16:04 點閱 1444 次

近年參加各種政府評獎工作,大部分都是負責規劃創新與「標竿學習」的審查,這其中,強調標竿學習是一個必備的內涵,然而,我又常常發現,標竿學習與規劃創新,事實上是兩個會衝突的概念,眼下這個滿坑滿谷大型吉祥物的新聞,就是一例。

各類吉祥物

政府機關作事講求效率與效能,因此,包括創新加值這個概念,都希望能找到一條風險不高,但是很容易可以看見績效的路;因此,A機關作了一個創新X工作,引起注意並且獲得讚賞,整個流程就會被「原裝進口」到B機關,展開X工作在政府內部的「傳染」之旅。

因此,當機關決定要不要花錢弄吉祥物,成為政府機關形象建構的「標準作業流程」(SOP),用吉祥物來建構機關形象就註定不是「創新加值」服務了,老實說,不但市府整體有這個問題,單一局處不同時期因不同專案而設計出各類吉祥物,實為常見。

只求速效

我認為,標竿學習最重要的轉化與適應的過程,往往被「花完預算又立即見效」的心態給簡化了,事實上,標竿學習的整個過程,非常需要在公共政策執行與評估上更多的講究,因為不是每個機關都有相同的資源條件,換句話說,「採納」(adoptation)也是需要評估的。

從組織的角度來看,前述這種「一窩蜂」的「創新」舉措,事實上是來自於「沒有創新風氣」的組織,如果一個組織有下面八點現象,即便自稱在搞政策創意,最後的結果只是組織集體一頭熱的「刺激-反應」,以及「別人有我們也要有」的模仿而不是政策創新了。

何謂反創意?

  1. 權威被獨佔,只有少數人擁有裁量權。
  2. 主管不願分擔風險,即便嘴上說要創意。
  3. 員工甄選,創意不是重點。
  4. 考績沒將創意考量進去,齊頭平等。
  5. 無法找到創意的起始者,太多攔截者。
  6. 組織無法負擔創意的成本。
  7. 工作範圍太過確定,少有新的危機。
  8. 專注於重覆執行工作,無暇思考。

最後,政府組織存在的主要目地是維持現狀穩定,為此當然缺乏企業不創新就被市場淘汰的壓力;然而,政府需要面對解決問題的外部壓力,組織需要導入創新的因素,不然無法獲取統治正當性,因此,如何設計同時具備維繫現狀與創新改變的組織,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要如何訓練一隻大象同時會馱重工作又可以表演跳火圈的技藝,才是研究政府創新最關鍵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