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導演的中場戰事 (簡秀枝)

簡秀枝 2016/11/13 10:33 點閱 1464 次

「最悲慘的一天,卻成為被歌頌的一刻⋯?!」

「戰場,只有生死,幸與不幸,沒有英雄⋯!!」

扭曲的媒體話語效果,真真假假的社會價值觀,知名導演李安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帶來嶄新話題與久違的電影熱。

一連看2遍

很榮幸成為該部新片電影首映會早鳥,2日、3日連看了兩遍後,故事來龍去脈更清淅,感觸更深刻。

一向謙卑溫厚的李安,不管得奬再多、桂冠加持再高,他仍以誠懇靦腆的態度,把上市前的「首映」留給家鄕台灣。

2日晚間,李安難掩舟車勞頓下的疲憊神情,在京站威秀影城首映會上,面對滿座的貴賓,以「近鄕情怯」自我調侃,「在鄕親面前,我壓力很大,希望大家以敞開的胸懷,接受我的新嚐試⋯。」

李安的壓力,當然是首次把持續中的伊拉克戰事,搬上銀幕,牽涉到對戰爭價值與英雄的解讀,但更重要的,是他帶回電影革命性的新技巧,以具體行動及成果,為電影產業向前推進。

影史最高快速率

整部電影,以每秒120幀的格式拍攝,成為電影史上最高快速率,更是全新視覺呈現。可以預見的將來,「李安電影熱」,不只在台灣,不只在2016的年末歲尾,一直會成為國際影壇話題,甚至牽動2017年的奧斯卡頒獎盛事。

這就是李安,可以沈潛4年不出手,但一出拳,絕無虛擲。「台灣之光」的高帽子,如影隨行,彷彿是台灣電影產業一盞不止息的明燈與希望。從企業贊助,大財團搶破頭,首映當晚,行政院長林全、文化部長鄭麗君⋯,藝文企業界都恭逢盛會,都證明李安的份量與魅力。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改編自班•方登(Ben Fountain)所創作的小說《半場無戰事》。中文版小說在台上市也近2年,之前並没有特別被注意,一旦被尚-克里斯托夫•卡斯泰利改編撰寫成劇本,李安欽點執導後的戰爭劇情片,舊書也跟著洛陽紙貴,順勢再版。

大牌雲集

尤其中東戰火持續延燒,國際恐怖紛擾沒有停歇,打著「2016年上映的戰爭片」,更被期待,而李安登高,大牌國際演員立即靠攏,克莉絲汀•史都華、蓋瑞特•荷德倫、馮•迪索、克里斯•塔克和史提夫•馬丁⋯都參與演出。

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李安勇於啓用新人,來自倫敦的新面孔喬•艾文成為片中男主角,而內舉不避親,為了呈現部隊?的亞裔效果,小兒子孝淳也赫然入列,把個頭不是很高的兒子,丟進戰地部隊,讓他用演技說話與求生,這是李安慣有的自信使然。

「真實」的戰場

電影中故事是敘述士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戰役中戰鬥時,擊敗一名敵人的鏡頭剛好被戰地記者捕捉到,一手攔著中彈的弟兄,一手舉槍迎擊,在槍林彈雨中,他的英勇無懼剎那,被定格傳送回美國,日夜被播放,19歲的他,成為受吹捧的戰地英雄,回美國後,鋪天蓋地的榮耀和光輝圍繞著他和他的團隊,但真真假假的活動?,他漸漸地察覺到現實和戰爭的背後,更多的虛假扭曲,他已選擇逃回更多「真實」的戰場⋯。

「戰場反而更真實、更安全!?」這個收尾,發人深省的是,人生勝利組的泱泱大美國,始終存在著價值、行為扭曲⋯。

電影中對美國榮耀、主戰反戰的情緒衝突、媒體話語權、榮譽獎項的消費現實、社會的貧富差距、大亨巨賈的言行不一、人性心理,多所著墨,最讓人感動不已的是同袍之愛,手足之情⋯。把美國習慣在國際社會扮演「老大哥」角色的那份誇大、力不從心,赤裸裸呈現,而多元移民社會,群族微妙,討生活下的自私,媒體報導的盲目失真⋯,歷歷在目,叫人寒心。

3D拍敘事電影

幸與不幸,就是生與死的結果,戰場上努力求生的猙獰,戰場外死神擦肩,揮之不去的肉搏陰影,當比利•林恩在國歌聲中,淚流滿面的畫面,令人動容不已。
這一直是李安的強項,忖時度勢的敏感度外,他冷眼旁觀,娓娓敘事說情的能力,叫人感佩在心,思索玩味不已。

但是這回李安除了講述一段戰地故事外,他更急於呈現他的3D拍攝技巧,這套新觀念,新技巧,用在這部「敍事」電影,顕得「殺雞用牛刀」的多餘與浪費,但李安預示著未來電影產業的革命性改變,從硬體配備、取景角度、景深處理、化妝技巧、字幕位置⋯都需要從2D中,跳升為3D環境,彷彿從昔日電影坐標的X軸、Y軸中,多出了一個陌生的Z軸。這個Z軸,蘊含著更多科技、人文與藝術的新學習、新挑戰與新適應。

李安挑戰題材

對於像拍片選故事題裁,李安不能安逸在熟悉地方,或者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地方,他要逆向跳脫,嚐試嶄新的。從中片《喜宴》《推手》到英文《感性與理性》到武俠片《臥虎藏龍》、間諜《色戒》、海上飄流《少年Pi的奇幻漂流》,無一是重覆、安逸自己的。

「我從小就很害羞,很膽怯⋯,但電影給我力量與信仰。」今年62歲的李安說,退休之前,他還要成長,尤其隨時讓自己歸零,回到電影學生的初心,實驗學習新的可能性⋯。

電影首映以來,大多數人非常稱讚與肯定李安精於故事和角色內心的發展,但也批評3D過高清晰技術,使人有些出戲,或者宣傳,過於強調技術的突破,反而稀釋了情感的織度與茁樸性,片中人性與心理的幽微面,反而在滑溜的技術氛圍中扭曲失真。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李安跨越每一步划的意涵,已經是國際大導演,依舊勇往直前,毫不因為既有成就而安逸或困擾於世俗價值。大家始終對他保持最高的敬意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