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調查家長管教 3成兒曾被打傷

林亭妤 2016/11/09 17:16 點閱 12241 次
兒福聯盟9日指出,「責打」教育要不得,溫暖的陪伴更能培養孩子正確的處世態度。(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兒福聯盟9日指出,「責打」教育要不得,溫暖的陪伴更能培養孩子正確的處世態度。(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誰在霸凌你我的孩子?小心,傷害小孩最深的可能是家長自己!兒福聯盟調查指出,將近一半的孩子曾被父母以「打」的方式管教,甚至有3成曾被打傷。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9日表示,許多家長都說自己有掌握打孩子的力道,但其實只要動手,打傷孩子的機率就會隨之增高。

打罵是情緒宣洩

兒福聯盟9日發布「2016台灣兒少家庭生活中暴力對待情形報告」調查結果,有效樣本數1593份,調查對象年齡介於小五~國二。陳麗如指出,家本應是孩子最溫暖的依靠,但許多一般家庭仍奉行「打是情罵是愛」的教育,雖然從家長的角度會認為打罵教育是種合理管教手段,但小孩在體罰過程感受到的,可能不是家長的愛,而只是家長的情緒發洩。

陳麗如根據調查報告強調,兒少越常被打,也就越容易發生被打傷的情形,顯現「家長只要有打、常打,就越有可能失控讓孩子受傷。」

「除了最直接的肢體暴力外,語言暴力、情緒疏忽對孩子的傷害也不容小覷。」兒福指出,責罵、羞辱、輕視、嘲笑等語言暴力,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焦慮、低自尊等行為問題,孩子感覺自己只是爸媽的出氣筒;且有高達1成7的孩子從未被家長稱讚過,這也讓他們認為自己不被愛、一無是處。

夫妻要扶持

「家長可能在工作環境中累積了負面情緒,回到家卻不小心發洩在無辜的小孩身上。」親職教育專家Choyce說,負面心情不應該帶回家中,有時夫妻之間一句簡單的話語、體諒的動作就能先消弭這些不滿的情緒,也避免因為自身的一時疏忽,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愛孩子就要有所行動!每年寒暑假都會向公司請假、只為了有更多時間帶孩子出國遊玩的親子部落客「樂爸」表示,這不只增加親子相處的時間,小孩的眼界也比同齡人更寬,現在才小二的兒子阿成在面對突發問題時,甚至比父母還要冷靜,會反過來安慰爸媽要樂觀,且自主性、獨立性高,在陌生國度就算語言不通,都容易和別人混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