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與血清素關聯 三總:探討中

林亭妤 2016/11/09 19:10 點閱 14074 次
過去研究指出血清素和情緒調節有關,三總9日表示盼尋找血清素和躁鬱症有否關聯。(photo by Gianfranco Blanco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過去研究指出血清素和情緒調節有關,三總9日表示盼尋找血清素和躁鬱症有否關聯。(photo by Gianfranco Blanco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情緒失調症狀如:憂鬱、焦慮等,都和腦中血清素分泌不足有關,三總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9日指出,研究者目前正在了解「躁鬱症」病患的血清素是否也較一般人少。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受訪時說,躁鬱症是週期性發作疾病,過去研究多認為和細胞膜運作不穩定有關,今若要探討和血清素的關聯,算是較新的研究。

三總精神科醫師毛衛中受訪時表示,過去已有相當多研究指出「血清素和大腦的情緒調節」有關,包括憂鬱、焦慮等情緒問題,不過情緒失調可能和血清素分泌不足有關,也可能和血清素的「載具」不足、無法負責幫血清素調節情緒有關。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9日則說,若孩子長期表現出衝動性格、嚴重煩躁(如:暴怒時摔東西)、容易有悲傷情緒等症狀,且以上情緒1週超過3次,就要注意可能為嚴重情緒失調,需及時治療。

葉啟斌說,針對三總過去對高中生所做的調查發現,我國3~5%高中生患有嚴重情緒失調,當中發現有人合併有過動症、躁鬱症問題,而研究平均年齡26歲的14位行為疾患患者,幾乎小時候都有嚴重情緒失調症狀,腦部的前額葉、紋狀體、中腦位置的血清素也比一般人少,因而認為血清素不僅負責調節情緒,或許也與衝動控制有關。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舉例「反社會人格」代表人物,如:犯下白曉燕命案的罪犯陳進興,犯下綁架、殺人、人質挾持及多起性侵案件。葉啟斌指出,嚴重情緒失調者若未及時介入治療,約25%會惡化成「行為疾患」(如:自殘、衍生幫派),而隨著年齡增長,有10%的人恐演變成會傷害他人的「反社會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