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團魅力與迴響(簡秀枝)

簡秀枝 2016/11/02 18:42 點閱 1441 次

葛濟夫(Valery Gergiev)的魅力,果然無法檔?!31日從下午到深夜,台北天空吹起天團旋風。

俄羅斯籍指揮葛濟夫所帶領「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及「馬林斯基劇院獨唱家」一行逾百人,在台北舉行「一天兩場」重量級演出,是少見之舉。

浩蕩團隊一天2場

從下午2點起的「俄系兩大代表曲目蕭士塔高維契與柴可夫斯基音樂會」,及晚上7點開始至9點50分的「尼貝龍指環─前夕萊茵黃金」。浩盪團隊呈現出的體力、毅力與情操,令人感佩,而器樂人聲打造出的盛會品質,也是擲地有聲,非常值得喝采。

不愧是天團,不管是下午場,或是晚間場,63歲的葛濟夫本人神采奕奕,沒有絲毫倦容,連整個大樂團團隊或14個聲樂家,也都是戰戰兢兢,奮戰到最後一刻,為觀眾留下深刻圓滿印象。

31日下午首場演出,曲目含: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羅西尼的歌劇《威廉泰爾》序曲。接著是蕭土塔高維契的《降E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柴可夫斯基《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

《威廉泰爾》是羅西尼39齣歌劇作品的最後一部,是作曲家以音樂筆描繪瑞士阿爾卑斯山的生活。四個段落未有間斷,一氣呵成,葛濟夫信手拈來,輕鬆為演出開場。

指揮、樂手現俄式風情

接著,由俄國指揮家引領俄國交響樂團詮釋俄國作典家作品,倍見功力。葛濟夫從特立獨行的蕭士塔高維奇作品中,率先展現俄羅斯風情。

一臉酷味與稚氣的安德烈.尤尼采,帶著1671年義大利布雷西亞製琴名家喬凡尼.巴蒂斯塔.盧傑利製作的345年老琴登台。這位去年6月甫贏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的22歲大男孩,拉奏起1959年蕭土塔高維契題的作品,頗為契合。

該曲是作曲家獻給他的音樂至交─大提琴名家羅斯托波維奇的力作。蕭土塔高維契一直蘇聯史達林政權下的思想異議份子,作品常被限制演出,因此曲意更見鏗鏘,他的感情豐沛,愛恨情仇分明,赤熱激情中,讓樂句更複雜而多變化,尤其夾帶不少裝飾奏,需要極高超拉奏技巧。

尤尼采演奏老練

看似青澀的尤尼采,一拉起琴來,表情眼神與稚嫰的「小鮮肉」外貌,判若兩人,有著「專業面前不鬆手」的明星架式,由進行曲般的主題進入後,迭見高潮,其中有如民歌般搖籃曲,在對位技巧應用下,婉約動聽,尤其裝飾輔助,變化靈巧,激動之處,他的臉部表情與激昂音色,都呈現了超越他年紀的老辣味道,拉斷弓毛,贏得掌聲。

同時,他又以一首撥弦Sulkhan Tsintsadze《Chonguri》,另一首巴哈(J. S. Bach)的《無伴奏序曲 Cello Suite No.1 Prelude》,作為安可曲,可說誠意十足。

這趟台灣演出,除了與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在台北的合奏外,尤尼采早在29日就到台中葫蘆墩文化中心,舉辦了場獨奏會,曲目包括包哈無伴奏組曲、亨德密特、李蓋第及卡薩多大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以初生月犢,掏心掏肺,在陌生異地,盡情發揮,累積情誼。

銅管聲樂音色細膩

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的銅管樂聲部水準,算是相當整齊,當詮釋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頗能把他於1888年間,情緒低盪,幻得幻失下所創作的心情,表現出來。

這首曲子雖有生氣蓬勃的快板、自由的如歌行板與中庸、莊嚴的快板,但整首曲子其實洋溢著憂傷氣息。熟記譜曲的葛濟夫,對柴可夫斯基式的抒情,頗能感同身受,他手持小牙籤式指揮棒,完全背譜演出。銅管帶領,弦樂附和,層次分明,絲絲入扣,非常抒情動聽。

由於葛濟夫非常以該團的銅管為榮,音樂會告一段落,重力表揚了相關銅管樂手。也許想補強觀眾對弦樂聲部印象,選擇也是華格納的《羅恩格林前奏曲》,作為安可曲,把「如絲絨般細膩」弦樂音質音色,透過該安可曲,作了呈現。這番苦心,為整個下午場的第一段演出,留下美好印象,「不急不徐」、「有始有終」、「非常在乎品質」,彷彿成為觀眾的普遍評價。

這回葛濟夫率領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與14位樂家,對我來說,是台中歌劇院首演的升級版,兩場一串接,劇中故事情節與馬林斯基是演唱角色,一目瞭然,所以整晚沒有困惑與冷場,倒是多了相互間的對照與品評。

聆音構出故事情節

31日晚的演出,除了馬林斯基劇院大樂團及14位俄國籍聲樂家,沒有舞台大銀幕的上山下海,例如,萊茵女兒深海戯水調情,眾神修築打造城堡、貪婪邪惡的尼貝龍根族的鍛造工廠操作⋯,這種情節,都讓觀眾在器樂人聲中自行想像,反而更能心無旁騖地享受器樂與人聲的傳達效果。不只旋律,和聲、節奏、器樂的個別音色、指揮與樂團的整體表現,在在成為大家鎖定的注意焦點⋯。

駕輕就熟的葛濟夫,把演出速度放得比預期慢,特殊聲效在樂團的演出中,一一現形,非常有趣。比如說,萊茵水流、波濤翻騰、夕照閃爍、鍛造廠打鐵焊金,百變巨龍與蟾蜍…,這些會搶觀眾眼光的舞台畫面不見了,許多觀眾乾脆閉著眼睛,專心用耳朵「聽劇」,真正進入華格納「以音樂說故事」,「美聲鋪陳」的神話世界,格外動人。

華格納在這齣戲中,配器相當考究,主題的宣告外,也有強烈氛圍的形塑打造,舉例來說,像豎琴幽幽呢喃,弦音絮語,木管銅管低迴遠盪,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該曲有許多怪異撃樂聲響,有埋在群組裡,也有恣意自得其樂,可說精彩絕倫,觀眾真的沒有想到「交響樂團」,可以變得如此具象立體,像神話天地,也有如現實世界⋯傳達許許多多的創意與發想。

華格納音樂世界的一小齣,葛濟夫牙籤指揮棒下的一起落,都是生色填充台灣人文丰采的一大步。我們期待在音樂神話中,咀嚼前人智慧,化作深秋午后的新充電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