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業法政策轉彎 學者:保護台電

林佳楠 2016/10/19 20:48 點閱 10562 次
位於雲林麥寮的台塑石化電廠,是目前產能最大的民營電廠。(photo by 台塑公司網站)。
位於雲林麥寮的台塑石化電廠,是目前產能最大的民營電廠。(photo by 台塑公司網站)。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綜合報導】電業法修正草案17日公布,未來9大民營電廠不可自由售電,電業自由化是否淪為口號?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擔心,此規範對台電製造「假性缺電」有利,將進一步重啟核電。北商大財稅系教授黃耀輝則表示轉彎有理,如此電業法才可維護台電的競爭力,避免民營電廠合約到期後可以制定比台電低的電價。

經濟部17日公布最新電業法修正草案,規範「發電業所生產之電能,僅能售予公用售電業,或輸配電業作為輔助服務使用,」也就是說,目前9家民營電廠與台電的25年合約到期後,不能另覓買主出售電力,而是得與台電簽訂新約,將電力全數出售給台電。

黃耀輝指出,台電25年保證收購,等於幫民營電廠攤提折舊;若按原本規定讓民營電廠自由售電,民營業者就可祭出比台電低的電價,對台電不公平。

缺電是騙局

方儉受訪表示,新規定對台電製造「假性缺電」有利,因為若民營電廠未來可以自由買賣且公開資訊,台電的控制權縮小,也無法繼續以缺電的藉口鼓吹重啟核電。他也批判,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附和缺電說法是「帶頭作亂」,更強調台電全國裝置容量是4800萬瓩(48GW),遠高於尖峰用電32.2GW左右,所以不可能缺電。

方儉強調,台電之所以不斷以「缺電」恐嚇民眾,就是因為他們不願公開各機組的發電效率,讓大家檢視營運和管理績效。原屬「開放電力」研究小組成員的方儉,近期自行籌設「公民電力公司」,計畫以期貨買賣的方式,向民間發電業者團購電力,讓民眾除了台電外有更多電力的選擇,他也預告下周會召開說明記者會。

便宜綠電不可能

對於缺電的真假,黃耀輝相信,缺電是接近真實的狀況。雖然他認為限制民營電廠有理,但對於政府喊出發展綠電不會漲電價,他斷言不可能。「我支持去媒,也贊成發展再生能源,但是政府能不能誠實告訴民眾,發展再生能源是不可能不漲電價的?」他認為,綠電一定貴,但是依據市場法則,民眾會因電價高而主動節能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