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國保護臭氧層 減用冷媒HFCs

林佳楠 2016/10/16 15:13 點閱 7593 次
路透社引用環保團體說法,若以目前的生產速度,未來35年內,全球將再增加16億台冷氣機。(photofrom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路透社引用環保團體說法,若以目前的生產速度,未來35年內,全球將再增加16億台冷氣機。(photofrom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綜合報導】全球對抗氣候變遷又有重大進展。聯合國10日於盧安達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落幕,197國決議減少氫氟碳化物(HFCs)的排放量,並分成三類國家執行。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在2019年前,需減少10%的排放量,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則有較多緩衝時間。

共分三組國家進行

聯合國10日在中非國家盧安達首都吉佳利舉行為期4天的氣候變遷會議,15日公布《吉佳利協議》結果,與會國家同意限用冷媒用氣體HFCs,並分成3組國家執行。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日本、歐盟,2019年前需減少10%的排放量(以2011至2013年的年均排放量為準),至2036年前減少85%。

第二類包含中國、非洲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2029年前減少10%的排放量(以2020至2022年的年均排放量為準),2045年前需減少8成。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則屬第三類國家,2032年前得減少10%的排放量(以2024至2026年的年均排放量為準),2047年減少85%。

路透社》報導指出,此次協議是繼巴黎氣候協定和飛機碳排放減量協議以來,近期第三個有關改善氣候變遷的重大協議。科學家認為,若能減少冷媒常用的溫室氣體HFCs,可避免全球平均氣溫如原本預期的,在2100年前上升攝氏0.5度。

據《[美國之音]》(http://www.voanews.com/a/delegates-optimistic-at-climate-change-conference-in-rwanda/3551258.html)》報導,肯亞氣候變遷研究中心的學者恩德戈瓦表示,「非洲被中國和西方視為新興市場,也陸續購買使用許多新科技,這也意味著我們對環境的影響愈來愈大,因此我們必須避免重蹈已開發國家的覆轍。」

增修蒙特婁議定書

此次協議延伸自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的內容,該協議曾對氟氯碳化物(CFCs)訂立削減時程。我國學者曾在《科技Online》撰文分析,「蒙特婁議定書被公認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國際環境協議。除幾項重要用途外,發達國家在1996 年就已經完全淘汰了CFCs的消費。」

然而,CFCs的淘汰卻帶動HFCs的消耗量增加。HFCs的排放量雖然不如二氧化碳多,卻比碳排放對臭氧層更有殺傷力。尤其當開發中國家生產出愈來愈多的冷氣機,HFCs的危害就更加嚴重。

中印產業待轉型

英國《衛報》則分析,此次協議對富有國家影響不大,因為像歐盟國家早已減用HFCs,2011年開始已禁止汽車製造業使用。全球知名食品商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聯合利華等,也早已改用較為環保、節省能源的冷媒。這些大公司對於此次協議都很樂見,因為他們比發展中國家的業者更早搶得市場利基。

發展中國家則會面臨重大的產業變革。因為中國和印度有許多業者還在使用傳統冷媒。他們承認自己是導致全球暖化的幫兇之一,但他們也抗議,氣候變遷主要是西方國家的問題。接下來,中國和印度政府必得投入大筆經費,協助國內產業升級轉型。